屬兔人的本命佛文殊菩薩簡介

屬兔人的本命佛文殊菩薩簡介

     文殊菩薩梵文 Manjusri。舊稱文殊師利,滿殊尸利,曼殊室利。古譯: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經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或室利是頭,德,或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其外形為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寶劍(表示智慧之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文殊菩薩,音譯文殊師利或曼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又譯: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眾生,於中說法。’而經所說清涼山及五頂山,即今中國山西五台山。此山在五台縣東北,離縣城一百二十里,五峰環抱,頂無森林,如壘土之合,因名五台山。地居邊境,寒冷異常,無炎暑之熱,又名清涼山。古之叢林,今之佛剎,皆在中台之下,其南台離中合八十里,台高三十里,頂週二裡,金蓮名菊,燦發如錦,亦名錦繡峰,世傳是文殊菩薩所居。文殊菩薩誕辰紀念日:農曆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愚癡,智慧犀利如劍;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徵。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或以蓮花為台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