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真身張子健,張子健個人資料,張子健圖片

「元芳」真身張子健,張子健個人資料,張子健圖片

「元芳」真身張子健,張子健個人資料,張子健圖片

中文名:張子健

曾用名:張建新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天津

現居地:北京

出生日期:1968年10月28日

星座:天蠍座

身高:1.82米

職業:影視演員、主持人

所屬公司:北京愛克賽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甘十九妹》《神探狄仁傑》《獵鷹1949》《借槍》《飛虎神鷹》

張子健資料

演員張子健,1968年10月出生於天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在電視劇《甘十九妹》中出演的尹劍平給觀眾們留下了很深刻印象,從此,張子健正式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曾主演過《白眉大俠》,《燃情四季》,《寇老西兒》,《香氣迷人》,《情義英雄武二郎》,《冬至》,楊冪版《王昭君》,《英雄》,《獵鷹1949》,《神探狄仁傑》,《借槍》,《飛虎神鷹》等。表演過多種類型角色,並尤其以帥氣、文雅、幽默兼備的「儒俠」形象深入人心。其稱號有「千面郎君」,「新晉功夫之王」,「師奶殺手」等。

個人經歷

天津籍演員張子健一向很有觀眾緣,從《白眉大俠》、《甘十九妹》,到《胡雪巖》、《寇老西兒》、《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從《冬至》到《神探狄仁傑》、「燕雙鷹」系列,都為觀眾津津樂道。隨著《飛虎神鷹》的播出,張子健飾演的燕雙鷹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張子健的人緣很好,尤其是和影迷,他的個人網站和論壇也很受歡迎。《神探狄仁傑》帶出了「狄仁傑論壇」(暫停用,已改為神探狄仁傑劇組博客),後來有人又做起了個人影迷網。其實張子健是個電腦盲,連打字都不會,第一次到論壇聊天還是工作人員找了台電腦,他邊說工作人員邊打字。劇組組織了幾次和影迷的見面,他拍戲時,也有影迷過來探班。作為演員,有影迷來探班,他都會很熱情的接待。 觀眾喜歡張子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飾演的李元芳深入人心,很多人說這個角色像《包青天》裡面的展昭,其實兩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展昭更像個俠客,而李元芳不是,他不是江湖中的人,按現在來講就是「從部隊裡摸爬滾打上來的」,一直做到正三品的千牛衛大將軍,所以他身上沒有展昭那種俠氣,包括他的武戲也很實在。展昭用劍,李元芳用刀,劍相對飄逸,刀是再簡單不過的兵器,李元芳出刀時是很乾脆的,然後去面對對手。

在張子健飾演的角色中,古裝戲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其中又有三分之二的武打戲,他拍的第一部武戲是1993年的《白眉大俠》,當時拍了7個多月,武戲很多,1995年的《甘十九妹》拍了5個多月,也全是武戲。那時候內地拍武戲還處於摸索時期,沒這麼多裝備,資金也沒現在寬裕。張子健那時候還年輕,也不怕摔打,武戲就是這樣一點點磨出來的。他雖然一點功夫底子沒有,但這些年下來,拍戲是足夠用的了 《神探狄仁傑》拍到第三部,人物基本已經定了型,對於演員來說可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如果繼續拍第五部的話,原班人馬是否還會繼續參與,張子健的回答是肯定的。別人他不知道,至少張子健是肯定要參加的。但從演員的角度講,越往後演肯定遠比第一部難,因為第一部出來會帶給觀眾很強的衝擊力,李元芳這個角色更是如此。剛一出場時,觀眾不知道他是正面角色還是反派,導演也想以此吸引觀眾,所以角色會有變化,到了第四部或者將來的第五部,雖然從表演上他希望有所變化,但人物性格和故事的基本走向都已經固定了,再突破就更難了。

張子健和導演錢雁秋以及主演梁冠華都是好朋友,如果要拍第五部的話,他們肯定也會參加,大家在意的更多的是彼此的合作和感情,還有對這部劇的感情。喜歡「狄仁傑」的觀眾給了他一種鼓勵,再拍第五部也是一種責任和鼓勵。

目前,《神探狄仁傑四》已經播出,李元芳這個角色不負眾望,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神探狄仁傑》前三部叫好又叫座,形成了品牌效應,第四部依然由導演錢雁秋攜梁冠華等原班演員打造。《神探狄仁傑》第四部還有另一個由原投資方拍攝的版本,為了避免版權糾紛,這部由原班人馬打造的版本將改名為《神斷狄仁傑》。該版本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原班的演員陣容,梁冠華扮演的狄仁傑舉重若輕大智若愚,張子健扮演的李元芳外形英挺武功高強,他們的形象可以說深入人心,擁有大批忠實粉絲。同時編劇兼導演錢雁秋講故事的能力也得到觀眾普遍認可。《神探狄仁傑第四部》一共四十四集,分為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金銀奇案》、第二個故事《殺人陷阱》。

關於《借槍》:張子健談「安德森」

安德森不是一個英雄,他只是一個普通人,身上滿是缺點:自私、自以為是,還有點無賴。但正是這樣一個小人物,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做出了犧牲的選擇,搭上自己的性命,去成全一個「義」字,甚至熊闊海最終能完成對加籐的致命一擊,還是靠他提供的手槍。他是一個悲劇的人物,一心鑽營最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安德森,他的存在告訴我們什麼? 

小鑽營:定位就是「丑角」

「他無賴的一面,是因為從小跟著戲班子,身上沾染著小市民的自私。他一心想陞官,需要省錢去孝敬上司,所以他借熊闊海的錢不還。他實在想混得更好,所以他一門心思往上爬。」儘管開拍之初,導演對安德森這個角色的定位,就是「丑角」。但張子健認為,這個角色本身並沒有太多讓人討厭的地方,他雖然有著許多壞毛病,但在大是大非上,安德森還是分得很清楚的,賣國、當漢奸的事,他不可能去做,這是他的道德底線,「安德森身上,有一種八面玲瓏的東西,覺得自己能混得高一點,當他遇到繼續陞官還是馬上還錢的選擇,他選擇前者。安德森是熊闊海的發小,兩人十來歲就跟著同一個師傅,從小安德森就覺得熊闊海不如自己,但師傅卻偏偏看上了熊闊海,把小師妹許給了他。因此安德森對熊闊海一直有些鬱悶的情緒,但當真正覺得師兄熊闊海有難處時,師兄弟間的情義,還是會讓安德森挺身而出,他每次都在幫熊渡過難關。他身上還是有比較正的一面。」 很仗義:為兄弟把命搭進去。

「安德森一生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當他知道愛上一個日本女人,而她的爹居然是個日本間諜時,他居然敢不管不顧地帶著這個女人走了!他是一個聽到槍聲會躲到門後趴著的人。為了救周書真娘倆,居然在明知道是套的情況下,敢留下來去見信子的父親,會把命搭進去,如此仗義,這是他最有光彩的一面。」張子健認為。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恰恰是他提供了槍,完成了熊闊海對加籐最後的絕殺,在張子健看來,這個人物對整個故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部戲是貼生活的一部戲,包括男主角熊闊海,都是一個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地下工作者,非常接地氣。男主人公都這樣,那他身邊一定要有很多接地氣的人物,烘托這部戲往前走,安德森正起到這麼一個作用,讓觀眾感覺很實,實到柴米油鹽,實到欠你錢就無賴不還了,但是別人不能欺負你,你有難處我幫你,這是很真實的兄弟情義。」

張子健:帶「殼」的菜都做得好吃

網絡上曾經有人評價張子健為「三無演員」,即無照片、無資料、無報道,他卻非常坦然:「這樣挺好。我這個人比較懶,沒把心思花在其它方面。從1991年從電影學院畢業,演了上千集電視劇,我覺得踏實演戲挺好。」

不少觀眾認為,「李元芳」跟《包青天》中「展昭」定位很相似,但張子健卻不那麼認為:「展昭是一名俠客,身上有江湖氣;而李元芳就是一名軍人。」在新劇中,曲柵柵扮演的如燕與李元芳有感情戲;而李元芳還與劇中苑冉飾演的自己護送的公主武元敏碰撞出感情火花,艷福不淺的「李元芳」卻笑稱「無福消受」。

生活中的張子健和梁冠華都挺好吃,有時候拍戲還自帶鍋碗瓢盆自己做飯。張子健是天津人,愛吃海鮮,但凡「有殼」的東西,都做得不錯。尤其做魚非常講究,「新鮮淡水魚做出的熗鍋魚才好吃。」

關於接戲:「儒俠」拍戲不敢「談情說愛」

16年前,他以《甘十九妹》中的大俠尹劍平衝出「江湖」;8年前,《神探狄仁傑》的熱播,人們叫他李元芳;隨著諜戰劇《借槍》的火速躥紅,安德森成為家喻戶曉的角色……憑借眾多深入人心的角色,有儒俠之稱的張子健早已擁有了一票忠實的粉絲。

「我很牴觸萬人迷、師奶殺手等稱呼,雖然我的粉絲絕大部分是女性,但我已過了偶像的年齡,這些稱呼聽著很是彆扭。」生活中的張子健自曝是個聽老婆話的好老公,「我工作太忙,建築師太太獨自承擔了照顧家中老人孩子的任務,所以,我很聽她的話,她不讓我演的角色我堅決不碰」。 談及角色,張子健也不忘拿大學同班好友張嘉譯開涮:

「太太自打看了《蝸居》後,就非常嚴肅地告訴我,說什麼樣的戲都可以接,就是不能碰宋思明這樣的角色,所以我直到現在也不敢演談情說愛的角色,這一點,老同學嘉譯的政策比我寬鬆多了。」

張子健心得

李元芳比較像個基層軍官  

李元芳還不是一個「高大全」的人物,很多觀眾喜歡這個角色是因為他「實在」。比如也會有人覺得,李元芳跟展昭的定位很相似,但其實他們區別很大,展昭是從江湖出來的俠客,李元芳像是一個現在部隊裡的下層軍官,一層層的往上走,很實在,沒有什麼俠氣。包括李元芳的武功也很實在,沒有江湖俠客的賣弄,就是擅用刀。淡定的張子健當年拍不到臉也瞎拚命,我自己還真沒覺得那個時候我沒出來。我這個人一是懶,參加一些宣傳活動就不是很熱心,有時候記者要採訪我,我覺得自己也沒什麼想說的,不然等等我再拍兩部戲再說吧;二是我對自己要求也不高,拍戲主要是自己圖個樂呵,不用非要超過誰,非要做到什麼程度。而且我中間也拍了一些很好玩的戲,那段時間我也很快樂。我覺得演員分兩種,一種是需要作品播出來有個結果,看戲火不火才能獲得成就感;我是第二種,比較享受拍戲過程的快樂,更看重的是一起工作的劇組人員對你認可不認可,有的演員在現場真的是非常沒彩,我也碰到過這樣的對手戲演員,他們在拍攝現場真的是不快樂。我要是像那些演員在現場慘到那份上,早不做演員了。

關於出名

我以前從來不上網,一天劇組的人跟我說,你上網去看看,我才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那麼多影迷。我在演完《神探狄仁傑》之後,要出席一些活動,我就很怵,不想去,後來我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在網上給我留言,「既然你不想出名,當什麼演員呀!」我還真是沒法解釋啊,我不是那種說這部戲還成,抓緊人氣多拍幾部的人。好多影迷為我鳴不平,但看我又不著急不上火,他們也就習慣了,也不管我了,他們自己玩得也挺高興。

該你出名了擋也擋不住,影視圈對人的心態要求是很苛刻的。當時接《神探狄仁傑》就因為和導演是同學,戲量又不少,合作對手也不錯,但是這個人物從劇本真看不出來有什麼特別的,誰知道能有那麼多人喜歡李元芳啊。火不火這事挺擰巴的,有時候自己真是覺得這個劇本好,推這個推那個的,為了這一部戲一通瞎推,最後那個戲連播都沒播。還是享受拍戲本身這個過程,其他的別瞎琢磨了。

元芳,你怎麼看!

由網絡流行語:「元芳,你怎麼看?」一詞而引申到《神探狄仁傑》電視劇中經典台詞。從而在網絡上形成病毒式大規模的「元芳體

「元芳」真身張子健

2012年11月1日,浙江杭州,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主角李元芳的扮演者張子健受邀參加浙江廣電集團的「錢塘盛會」。張子健剛一現身就被「消費」,電視台吆喝節目,總要問問「元芳怎麼看」,記者貼身採訪,也想就網絡熱點追問「元芳怎麼看」。

人人都玩「元芳體」,張子健卻一臉窘相:「我不玩微博,沒有娛樂精神,只會演戲。」

「我不是一個有娛樂精神的人,當然,你們要(惡)搞,我也配合。」張子健說。

「元芳體」來源於《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劇中狄大人常對李元芳說:「元芳,此事你怎麼看」。有網友截圖總結出四部劇中狄仁傑中一脈相承,簡直成了狄大人的口頭禪,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覺得此事有蹊蹺。」「此事背後一定有一個天大的秘密。」2012年10月,這一慣有的片斷被網友吐嘈,並跟風模仿形成了「元芳體」,產生各種版本。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