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習俗都要做什麼事?

夏至習俗都要做什麼事?

夏至是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節氣中十分具有特性的一個節氣,在這個節氣中人們都要做什麼樣的習俗呢?下面星座網小編就來為大家解析夏至習俗都要做什麼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被最早確定的一個,也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因而要注意養生。夏至的習俗主要有吃麵、吃麥飯、吃麥粒、稱重、吃狗肉、戴棗花等。

夏至面

早在公元前7世紀,我們的祖先就通過測日影確定了夏至,一般在陽曆6月22日。並且早在周代就有了夏至祭神儀式,那時候人們認為夏至祭神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病、荒年與人民的飢餓。

夏至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時候。《惜遵憲度抄本》說道:「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禮記》中還記載了夏至時的農作情況:「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模榮。」為什麼夏至時割鹿角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以後,陰氣逐漸轉盛而陽氣日漸衰弱,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這時不割就錯過時節了。

夏至有很多習俗,最盛行的是吃麵。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夏至吃麵的習俗。清代的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民間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不過同是吃麵,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帶人們愛吃炸醬麵,先炸好醬,然後再把麵條煮熟,用涼水過一下,再調上炸好的醬,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家還拌上些黃瓜絲、水蘿蔔絲、黃豆芽等,味道更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為薄餅,烤熟後夾上豆莢、青菜、豆腐和臘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還可以饋贈親友。

有些地方這一天還時興稱重量。據說在夏至這一天稱了體重後,高溫酷暑都不怕。現在夏至稱重的習俗很少了,不過古時候缺醫少藥,一旦生病就難以很快痊癒,人們對夏至稱重情有獨鍾。這也寄托了人們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稱重時,男女老少一個挨一個排隊過秤,還有人報重,場面十分熱鬧,就像過節一樣。稱完重,還得吃麥飯或麥粒。麥飯怎麼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婦女就要把新元麥用涼水浸泡,泡上一晚後,元麥就變得圓滾滾的。到中飯時,將元麥與大米摻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鮮洋蔥一起下鍋煮,煮開後再用文火炯,炯上一二十分鐘就可以了。這種麥飯比較粗,也比較香,因而要慢慢吃。吃麥粒就更簡單了,直接將麥子煮熟就可以給小孩吃。

廣東很多地方夏至時還流行吃狗肉,那裡有句俗話:「夏至狗,沒處走。」我國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時吃狗肉,認為可以壯陽、暖身。而他們認為夏至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有句話可以道出他們的觀點:「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就是說,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身體就能抵抗寒風暴雨的侵襲,會少感冒,身體好。

有些地方還有夏至頭上戴棗花的習俗。夏至這天女子們戴棗花,據說可以避邪,特別對治療腿腳不適很有用,因而她們在戴棗花時,往往還要念叨:「腳麻腳麻,頭上戴朵棗花。」

結語:以上就是關於夏至節氣的習俗的解析,到了夏至那一天,別忘了吃麵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