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虎的成語文化

有關虎的成語文化

人們常用「虎虎有生氣」形容事物或事業的興盛蓬勃,漢語中有關虎的成語正是如此,大多給人一種「龍騰虎躍」的踴躍感。

虎視眈眈

此成語出自《易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形容似猛虎一樣凶狠地注視著,多用於貶義。

暴虎馮(PIng)河

指空手搏虎,徒步過河,比喻有勇無謀,無謂地冒險。此成語出自《詩經?小雅?小日文》「不敢暴虎,不敢馮河。」又《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此成語出自《後漢書?班超傳》。指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裡,是不能得到虎子的。投畀豺虎

此成語出自《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指將壞人投飼豺虎,是表示深惡痛絕之語,日常使用的機會並不多。

有一些成語,可出現不同的說法。如「如虎添翼」,又作「如虎傅翼」、「如虎生翼」、「如虎生翅」等等;「虎口拔牙」與「虎口扳須」則是同義的成語。然而若講「為虎傅翼」,就與「如虎傅翼」意義不同了,前者強調力量的增加得到了外力的協助。

降龍仗虎

此成語源於佛典,形容力量強大,可以戰勝一切邪惡勢力。

虎踞龍蟠

也作「虎踩龍盤」,原是形容金陵地勢之語,後也用來形容一切地勢險要之地。

虎背熊腰

這一成語形容人的身體魁梧健壯,出自《元曲選外編?飛刀對箭》第2折:「是虎背熊腰,兩條臂膊,恰似欄杆。」

此外如「放虎歸山」(又作「縱虎歸山」)、「如狼似虎」、「狼吞虎嚥」、「虎頭蛇尾」、「畫虎類犬」、「照貓畫虎」、「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與虎謀皮」、「虎頭虎腦」、「虎嘯龍吟」、「虎鬥龍爭」等成語也經常使用,其義顯然,不解自明。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