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什麼意思?來年另換新歲

除夕是什麼意思?來年另換新歲

我們都知道除夕夜要守歲,放煙花爆竹,也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一起迎接新的一年,雖說年復一年的進行著這件事情,但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除夕的含義,那究竟除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來源呢?

除夕

除夕與春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在傳說以外,據史料記載,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時期。「歲」字在中國古代與「年」字相通用,歲即是年,年即是歲。據《說文解字》釋,「年」,「谷熟也」。《谷梁傳》中也說「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就連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樣子。因而,可以推斷,「年」是豐收喜慶的日子,而除夕則是對豐年的慶賀和祈禱。

除夕習俗

祭祖。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長輩率領晚輩磕頭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一方面感恩祖祖輩輩的努力和付出,一方面也希望得到祖先的保佑,讓家庭在新的一年裡順風順水,萬事大吉。

吃團圓飯。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也是除夕的重要習俗,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叫年夜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傳統上,年夜飯的美味佳餚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魚通常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為它寓意著年年有餘,大吉大利,基本上是每家每戶的除夕夜必備菜。

守歲。我國在除夕還有守歲的習俗。除夕夜是中國人的不眠夜,人們聚集一堂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飯之後,全家老少團聚在一起,點燈熬夜達旦不眠,說閒情話家常,暢談著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舊交接時刻的到來,稱為「守歲」。「守歲」顧名思義就是守候新歲,既有對逝去的舊歲惜別留戀之情,更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期盼之意。

壓歲錢。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演變到現在就是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綵頭,也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

除夕是什麼意思?除舊年迎新年,寓意著來年另換新歲,討個好綵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