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冬晚立冬有什麼區別?立冬的三候又是什麼?

早立冬晚立冬有什麼區別?立冬的三候又是什麼?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屬於季節類節氣,象徵著冬季的正式開始,寒冷的冬季即將來臨。於每年公歷的11月7-8日之間,當太陽位於黃經225度時則是立冬的到來時分。因為太陽到達這個位置的時間點不同,所以立冬也分為早立冬和晚立冬。而早立冬和晚立冬有什麼區別,立冬又有什麼特點呢?

早立冬和晚立冬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時間上的早晚,太陽在早上或者中午時分到達黃經225度是屬於早立冬,而更晚的時分的話則算作晚立冬。而如果一年中的立冬是屬於早立冬的話,第二年打春的時間也會提前一些。無論是早立冬還是晚立冬都是標誌著正式進入寒冷的冬季。不過立冬其實不能作為氣象學上冬季的開始,加上我國的幅員遼闊,立冬之前的北方已經有人穿上了棉衣棉褲,而南方的人民有可能還是短袖短褲,只是早晚溫差大一些而已。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屬於一個重要的節日,人們有「迎冬」「補冬」的習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者,終也,萬物收藏也。秋收冬藏也是從立冬開始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表徵。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等分為三,每五日為一候,用三候來描述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特點。而立冬的三候分別是「一候水始凍,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的三候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氣溫的變化,北方的冷空氣從這個時間段開始逐漸向南方移動,水面開始結冰,土地開始被凍住,南方可能會有較明顯的溫差下降,但是具體還是要等到11月底左右才能夠感受到明顯的冬季。

無論是早立冬還是晚立冬都是象徵著冬季的正式到來,只是立冬來得早可能會影響到來年打春的時間,我國古代的農作時間會有一些影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