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如今已經進入三月了,距離清明節也不遠了。那麼,你對清明節瞭解多少呢?除了知道清明節可以掃墓、踏青、插柳外,還知道清明節的其他風俗嗎?其實,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還是有很多傳統習俗的。接下來,由星座網小編為大家介紹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傳統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纍纍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生死離別處。

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塚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蕩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鞦韆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

《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衣彩服坐於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鞦韆。」唐代蕩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由於清明蕩鞦韆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鞦韆節,皇宮裡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傳統習俗三: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傳統習俗四: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傳統習俗五: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