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八卦中的當位下正負

易經八卦中的當位下正負

 什麼是“位”?

位就是爻在全卦的位置,每卦六爻就有六個位,即初、二、三、四、五、上。易家認為,爻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是排列萬物貴賤的根據,以爻的排列表現出來。聖人的重大寶物叫作“地位”,它要用易德來守住。

“位”代表什麼?

“位”是易理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前三位分別代表天地人三才,也就是說,初位代表天,代表百姓,象徵發端;二位代表地,代表卿大夫,象徵進取;三位代表人,代表諸侯,象徵小有成就;四位代表臣,代表御前重臣,象徵繼續進取;五位代表君,代表皇帝,象徵較大成就;上位代表退位隱者,代表太上皇,象徵結束過去,繼往開來。以今天的觀點看,上下卦分別代表社會的上下層,其中初位代表普通人民,二位代表中產階層,三位代表富裕階層,四位代表中層官員,五位代表領導階層、上位代表退休的德高望重者。以發展的眼光看,初位是發端、二位是進展、三位是轉折、四位是延續、五位是成功、上位是結束並轉變。

  什麼叫“當位”和“正負”?

“當位”就是爻在全卦的位置很恰當,就是“正”,否則就是“負”。根據易理,六爻的正確位置應該是一、三、五陽位,二、四、六陰位,也就是說陰爻居陰位,陽爻居陽位才是“當位”,才是“正”,否則就是“不當位”,就是“負”。不當位往往會有偏差、危險,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陰爻居陽位的各爻,象徵能力弱而擔當了重任,更要注意積累實力,不斷提高。在《易經》中六爻全部當位的卦只有“既濟”。所以,各爻都應爭取向當位發展,而不當位的機會也有一半,但只要各爻能修好易德,其負面影響終究是可以化解的。這也正是易德原理通過“幾正幾負”來揭示卦性的意義。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