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最冷時節的習俗

小寒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最冷時節的習俗

小寒,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冬季時節的正式開始。當太陽到達黃經285°(小寒)時,對於神州大地而言,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小寒的民間風俗有哪些,最冷時節的習俗。

小寒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1、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2、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在廣州,小寒早上有吃糯米飯的習俗。為了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3、吃菜飯

老南京在小寒節氣,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組成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香鮮可口。

4、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5、補膏方

《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膏方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還具有滋補身體,強壯體質的作用,在冬日裡受到民眾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膏方進補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6、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相關文章推薦

八字命格詳解 八字開運方法 最準的測八字算命運 八字算命看什麼書 四柱算命精批 有大成就的八字命格 免費八字合婚 八字算命終身詳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