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猴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猴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猴有關的風俗習慣

漢族普遍認為猴為吉祥物。由於猴與侯諧音,在許多圖畫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隻猴子爬在楓樹上掛印,取「封侯掛印」之意;一隻猴子騎在馬背上,取「馬上封侯」之意;兩隻猴子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的背上,取「輩輩封侯」之意。

民間忌猴年,認為猴年收成不好,是災年。俗語說L「饑猴年,餓狗年,要吃飽飯是豬年。」

《搜神記》載:「楚王游於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數發,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撫弓,猿即抱木而號。」這只白猿能夠將射來的箭一一打掉,而且還在笑。當神箭手由基基拿起弓時,白猿自知不妙,抱樹而號。在這裡猿被人格化,正如進化論告訴人們,人類是由類人猿轉變而來的。()

我國古人對猴子的觀察是相當仔細的。三國時東吳有個叫萬震的人寫過一部《南州異物誌》,其中有一段說:「交州以南,有果然獸,其鳴自呼,身如猿,犬面,通身白色,其體不過三尺,而尾長四尺餘,反尾度身過其頭。視其鼻,仍見兩孔,作爺向天。其毛長,柔細滑澤,色以白為質黑為文,視如蒼頭鴨。肩邊班文集十餘皮,可得一蓐,繁文麗好,細厚溫暖。」透過這段文字,猴的一概而論躍然紙上。

與鼠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牛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虎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兔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龍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蛇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馬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羊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猴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雞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狗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豬有關的風俗習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