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傳說【圖】

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傳說【圖】

辛卯范寧大將軍傳說【圖】

傳說(文言):

辛卯太歲東晉時降生於南陽,名范寧,字武子。為人才氣豪邁,篤學通覽嫉惡虛浮。任餘杭令,興學校,養生徒,風化大行。遷臨淮太守,封陽遂鄉候,為豫章太守,大設癢序,遣人往交市盤石,以供學用。資給眾費,一出私祿遠近至者千餘人,諷誦之聲,有若齊魯,開豫章好經學之風。

傳說(白話):

辛卯太歲范寧大將軍,相,執劍。

范寧,字武子,東晉經學家。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陽縣一帶)人。曾任豫章太守。

范寧是《後漢書》作者范曄之祖父,范寧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曾說:「時以浮虛相扇,儒雅日替。寧以為其源始於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於桀紂」。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註解,阮元收入《十三經註疏》。

范寧以著《榖梁傳集解》名於世,其《春秋》學以《榖梁》為主,但他較鄭玄在春秋三傳的評價更進了一步。鄭氏持肯定三傳長處,范寧則認為三傳各有其短,范寧在《榖梁傳集解序》中以為:「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谷梁婉而清,其失也短;公辯而裁,其失也俗。」

范寧,字武子。為人有豪氣,有才氣,專心治學,博覽群書,不事虛偽,討厭浮躁。他就任餘杭縣令(今浙江省餘杭縣)時,興辦學校,招收和供養學生,餘杭社會面貌為之大變。

後范寧陞遷為臨淮太守(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封陽遂鄉侯,又調任豫章太守(今江西省南昌市)。在豫章,范寧廣泛設立鄉學,還派人外出購買鄉學所需材料,供學之用。

范寧資助辦學的經費,全部出自自己的官俸。遠近來鄉學就讀的人達到一千多人,其讀經的聲音,就像山東的曲阜一樣。由此開創了豫章地區經學傳承的好風氣。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