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傳說【圖】

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傳說【圖】

戊申徐浩大將軍傳說【圖】

傳說(文言):

戊申太歲唐時降生於越州,名徐浩。徐浩,字季海。浩父嶠善書,以法授浩。浩尤工草隸,世狀其法日: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初以文學稱,擢明經,張說稱其才,繇魯山主簿,薦為集賢校理。以識符命之偽詐,遷都官郎中,為嶺南選補使,領東都選。肅宗立,四方詔令,多出浩手。遷辭瞻速,而書法至精。又參太上皇誥冊,寵絕一時。迸國子祭酒,為李輔國譖,貶廬州長史。代宗時,遷工部侍郎,出為嶺南節度使,拜吏部侍郎。德宗初,召授彭王傅,迸郡公。卒年八十,贈太子少師,謚日定始。

傳說(白話):

戊申太歲相,執釘錘。在唐代時降生在越州(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帶),名叫徐浩,字季海。

徐浩的父親徐嶠善於書法,並將其傳授給了徐浩。徐浩特別善於寫草書和隸書。人們形容徐浩的草書像發怒的從石塊中躍出,乾渴的駿奔向清冽的山泉。

徐浩起初以文學才能著稱,中明經科以後,因為才能出眾而升為魯山主簿(今河南省魯山縣),推薦為集賢校理;由於識破了假造符命的虛假欺騙,又升為都官郎中、嶺南選補使、領東都選。唐肅宗繼位以後,下達給各方的詔令,大多由徐浩手書。他的遣詞用語,快速精當,而且書法更為精緻。徐浩有《太上皇誥冊》,當時即被視作書法極品。在任國子祭酒的時候,因為遭到李輔國的誹謗,被貶為廬州長史(今安徽省合肥一帶)。唐代宗時,他升為工部侍郎,被派任嶺南節度使,官拜吏部侍郎;唐德宗初年,召回授以彭王傅,以郡公銜。徐浩在八十歲仙逝,贈太子少師,謚號定始。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