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虎:醫中之聖

寅虎:醫中之聖

 醫中之聖

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明正德十三年,農曆戊寅年出生,五行生肖為土虎。字東壁,號瀕湖,蘄州人。明代著名中醫學家,被已故學者、詩人郭沫若譽為“醫中之聖”;就中藥學的研究而言,前人也沒有超過他的人。

李時珍出身於以醫為業的家庭,祖父是當地名醫;從幼年時起,李時珍就受家庭薰陶,對草木蟲魚等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看到百姓求醫之苦,加之三次考場失意,於是二十二歲開始,就立志一生從事醫學,做一名為百姓治病的良醫,積累了不少的醫學知識,認識了不少本草;24歲考試落第那年,正式開始行醫,並以詩表達了自己終生從醫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古堅;望父全兒老,至死不怕難。”

李時珍是一位勤于思索,敢於探究的人,經過幾年的醫學實踐之後,他發現歷來的本草書籍中有許多錯誤,於是下定決心,立志重修。他不畏跋山之艱難,涉水之危險,不哺寒暑,翻山越嶺,嘗遍千草萬木,大興安嶺在民間搜集各種草藥和偏方,閱書八百餘種,博采眾家所記,信真考辨異同。從1552年開始下式著手編寫《本草綱目》,中經三次較大的修改,歷時十三載,終於完成了這本輝煌無比的藥物學專著。《本草綱目》分五十二卷,共一百九十餘萬字,為中國醫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本書分列為水、土、金、石、草、谷、菜、果、木、眼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共收中草蘊含約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有三進七十四種是李時珍在總結民間藥方的基礎上新增的。還另附藥方一萬一千零九十六個,插圖一千一百六十幅。

《本草綱目》內容豐富、取材精審、分類科學、結構有序,是我國藥物史上的遑遑巨著;它比西文植物分類學的創始人林納的《自然系統》還要早一百多年。李時珍去世後的第三年(1596年)該書在南京首次刊行,全國醫學界為之震驚;1606年傳到日本,1656年在維與納首次譯成拉丁文,題名為《中國植物誌》。現該書在國外也有多種文字譯本,李時珍的名字遠播異域,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