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過小年吃什麼?這年粽可不同於端午粽

南方過小年吃什麼?這年粽可不同於端午粽

中國幅員遼闊,有著廣袤的沃土,這也造成在中國的南北區域,雖然是過著同一個節日,但這之間的講究和習俗,卻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南方過小年吃什麼?這同北方人的習俗差的還挺大的。

年粽

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其取意也是非常吉祥的。最初,廣西壯族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而他們一般也只在春節期間包粽子、吃粽子,因而才稱為年粽。但這一習慣隨後則慢慢影響到南寧人,因此在南寧,也就形成了小年吃「年粽」的傳統。當然,年粽同我們端午節吃的粽子是不一樣的,端午粽大多為小個頭的三角粽,而年粽則是長方形的大粽子,一般兩三斤糯米包一個。

  米餅

在廣西桂平、宣武等地方,有在小年做米餅的習俗。米餅主要是用糯米粉作為主料,再以花生、芝麻、白糖作為配料,隨後放入模具壓成圓形的餅,經高溫蒸熟後食用,寓意「團團圓圓」。

灶糖

因為相傳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要向天帝報告眾人一年來的行徑,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灶王糖則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售期最短,是只有過小年前後才會上市的糖果。而吃灶糖的原因,意在用灶糖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廿四團

「廿四夜吃糰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著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廿四團看起來像蟠桃一樣,雖然可能不同南方人做出來的還不一樣,但是大家都稱之為廿四團。蘇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廿四團」,主要用糯米粉製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蔔絲等多種。而蒸制好的糰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荸薺

過小年吃荸薺,主要是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到年尾」。由此也可見,荸薺是福州祭灶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吃起來也甜爽可口,有「甜甜蜜蜜」的含義。

  甘蔗

甘蔗同樣是福州的習俗,在小年這天的甘蔗也特別好賣,因為有著「節節高」的美好寓意,是是祭灶必備的食物。也有人說甘蔗是灶王爺登天的梯子,有一節一節向上攀登的意思。

南方過小年吃什麼?可不能同北方給混淆了,這也是對別人文化的一種尊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