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時節有什麼習俗?

小暑時節有什麼習俗?

前面已經為大家講解了小暑節氣的由來,下面星座網小編就來為大家解析小暑的習俗,讓我們一起去瞭解一下小暑時節有什麼習俗吧!

小暑時節的習俗

一、小暑頭伏吃餃子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二、老南京小暑有吃藕、黃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老南京講究在小暑這天吃黃鱔。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從成分上看,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

一直以來,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吃。做法是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芒果也是小暑節氣的應景食品。」有一句諺語是「小暑吃芒果」,表明這個時節是芒果最好吃的時候。

三、山東臨沂給牛改善飲食

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四、小暑「食新」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結語:以上就是關於小暑節氣習俗的解析,小暑到來的時候你是否做過這些習俗呢?如果還沒有,今年的小暑不妨試試看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