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雞的成語文化

有關雞的成語文化

雞是農家經常飼養的動物,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雞被譽為德禽,將動物與道德掛鉤,實在是雞的無尚榮光。在成語中,它出現的頻率也較高。

雞飛狗跳

又作「雞飛狗走」、「雞飛狗叫」,形容驚惶失措,亂作一團,這也是從舊時農家生活提煉的成語,有形象感。「雞鳴狗吠」,此成語出自《盂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

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形容百姓安居樂業,與《老子》之語近似。後人也以此語形容戰亂、變亂,意義完全相反,如宋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無雞鳴犬吠之驚,以迄於今。」今天若用此語,當注意上下文的聯繫。

雞鳴狗盜

該成語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此成語出自《史記?盂嘗君列傳》:

(秦昭王)囚盂嘗君,謀欲殺之。盂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襲。」此時盂嘗君有一狐白襲,值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襲。盂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襲。」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襲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盂嘗君。盂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盂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盂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盂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

後人即以「雞鳴狗盜」稱有卑微技能者,多含貶義。但也形容人的行為低下卑劣。

雞零狗碎

比喻事務瑣碎,不完整,多含貶義。「偷雞摸狗」,指小偷小摸,也比喻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嫁雞隨雞」,則是舊時對婦女從一而終的說教,常與「嫁狗隨狗」連用。「狗肚雞腸」,或作「小肚雞腸」,比喻器量狹小或心腸狠毒,但「小肚雞腸」無後項之義。

雞與其他動物也能搭配為成語,如「鶴立雞群」,比喻有超出眾人的儀表或才能,當然只局限於一定範圍內。「鶴發雞皮」,頭髮變白,皮膚起皺,形容衰老之態。「雞鶩爭食」,雞鴨爭奪吃食,常比喻小人爭權奪利。「雞蟲得失」,比喻事情不大,得失無關急要。「寧為雞口,無為牛後」,牛後乃牛之糞門,比喻寧可在局面小的地方為頭,也不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雞飛蛋打

這句成語比喻全部落空。「雞毛蒜皮」,比喻無關緊要的小事或無價值之物。「雞鳴

之助」指妻室之助,即今天所言「賢內助」,此成語出自《詩經?齊風?雞鳴》。「雞鳴戒旦」也出自《雞鳴》之詩,指怕失曉而誤事,天未亮就起身。「殺雞取卵」,圖眼前小利而損害長久之計,是賠本的買賣。「殺雞駭猴」、「割雞焉用牛刀」、「手無縛雞之力」,從字面即可理解其義。「牝雞司晨」,舊時比喻婦人亂政,今天已不用此成語了。有關雞的成語中,數「聞雞起舞」最能激勵人上進。它出自《晉書?祖逖傳》:

(祖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後人常以此語比喻志士奮發之情,詩文中多見。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聞雞起舞的精神。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