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與馬有關的古成語

趣談與馬有關的古成語

馬齒徒增:馬齒:馬的牙齒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所以看馬齒就可以知道馬的年齡。後來也用以比喻人的處齡;徒:空空地,白白地。這名成語是比喻自己的年齡增加了,而學問卻沒有長進或沒有成就,白白地度過了日子。這是一句表示謙虛的話。馬翻人仰:又作"人仰馬翻",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慘敗的狼狽相,也比喻亂得不可收拾。馬工枚速:馬其實是司馬相如的稱,指西漢時期兩著名的辭賦作家司馬相如和枚皋二人寫文章,一個寫得工穩而標準,一個寫得快速。用以稱讚各有所長。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處》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意思是雞一叫就把戰車駕好,把井堵了,灶平了就看著我的馬頭衝向哪邊,以決定你們行動的方向。後來,人們用"唯……馬首是瞻"比喻服從某一個人的指揮或樂於追隨某一個人。一馬平川:形容地勢平坦而開闊。一馬當先:比喻走在前列,帶動別的人或事情,起帶頭作用。人困馬乏:人馬都困乏了,形容體力疲勞不堪。人歡馬叫:形容農村中熱氣騰騰、繁榮興旺的景象。馬馬齊暗:蘇東坡曾在《三馬圖贊序》中說:"振鬣長鳴,萬馬皆喑"意思是說,好馬振動頸毛一聲長嘯,其他的馬都沉寂無聲。清朝龔自珍亦有《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意思是說,依靠像暴風和雷霆那樣的巨大變革,恢復中國的生氣;人們在當時都不敢講話,終究是可悲的。現在有時用"萬馬齊喑"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說話,不發表意見。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進展迅速的壯麗景象。心猿意馬:形容心事不定,就像猿猴跳躍、快馬奔馳一樣。車水馬龍:車馬往來不絕,形容熱鬧、繁華的景象。車殆馬煩:形容旅途勞頓。出自曹植的《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牛頭馬面:出自佛教經典,原指地獄裡的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猙獰,恐怖可憎之人。牛溲馬勃:年溲,是車前草;馬勃,是馬屁泡,一種菌類植物。兩種極普通而廉價的中草藥。比喻東西雖不值錢,卻有用處。馬放南山:戰爭結束了,戰馬無用了,放開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種在和平環境裡人們對戰爭威脅的麻痺鬆懈思想。五馬分屍:古代有"車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馬分別牽引著四肢和頸部,五馬一齊朝外拉扯,將人活活撕裂而死。犬馬之勞:古時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犬馬,表示願意象犬馬那樣替主子奔走效勞。現在用"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願為別人效勞。單槍匹馬:一俱單身上陣。比喻沒有旁人幫助,單獨行動。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