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過秋分的固有習俗,大多數還是和農事相關

各地過秋分的固有習俗,大多數還是和農事相關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在9月22~24日。秋分這一天的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到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進入冬季的特徵越來越明顯。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和暖濕空氣相遇,會給南方部分地區帶了降水,但是秋分之後降水會逐漸減少,空氣也將會變得乾燥。秋分時節意味著夜長晝短的時節即將到來,各地也有很多固有的習俗來迎接秋分。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說法,祭月是我國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祭月其實是祭拜月神。現在的中秋節的原型其實就是祭月節,而祭月節本身就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但是每年秋分的時間都不一樣,這一天不一定能夠碰上圓月,而沒有圓月又祭拜什麼月亮呢,所以後來便慢慢的將祭月節調至八月十五變成中秋節了。祭月也有很多的規矩,比如什麼「男不拜月」、「月下祭拜」等等,大家在涼爽的秋分時節闔家團圓共同賞月。在我國南北方各地還存有多個祭拜月亮的古跡,如北方的「月壇」,還有「拜月亭」等等。

吃秋菜

吃秋菜倒是南方特有的不成節的習俗,秋分吃秋菜。秋菜其實是一種野菜,在秋分時節正好是野莧菜鮮嫩的時候,採摘新鮮的野莧菜,與魚片一同烹調,成為「秋湯」。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明目的功效,由此看來,秋分時節吃秋菜的習俗不過是人們祈求家宅安寧,身體康健罷了。而嶺南地區的這一習俗不過是和「養秋膘」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已,都是為了抵禦即將到來的乾燥秋季和寒冷冬季做準備。

送秋牛圖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在秋分時節送秋牛圖是為了慶賀農作物的豐收和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是寄托了農民的美好願望的習俗。秋牛圖是把二開大小的紅紙或黃紙印上二十四節氣和農夫耕田的圖樣。送秋牛圖時還要說些秋耕和吉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作物豐收的吉祥話。

粘雀子嘴

這一個習俗其實也是農事相關,秋分這一天大多數農民因為祭月節的原因很多都是放假回家團圓,而為了防止鳥雀毀壞莊稼,農民會使用家中用糯米製成的湯圓用細竹或樹枝插在田邊地坎,用來吸引鳥雀吃食,保護莊稼。這本是偉大的農民群體為了保護莊稼而想出來的土方法,到現代已經不需要了,但是保留這一傳統習俗不過是為了寄托祈求豐收的美好想像和願望。

秋分時節正好是秋季豐收的時候,很多固有的傳統習俗都是和農事相關,這些美好節日的慶賀活動其實都是源自於生活,是先祖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而秋季秋高氣爽,除了和農事相關的風俗,還有小孩子喜歡的放風箏和豎雞蛋等活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