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由來是什麼?最開始竟然是給孩子壓驚

壓歲錢的由來是什麼?最開始竟然是給孩子壓驚

小孩領壓歲錢,大人給壓歲錢,這是長久以來所流傳下來的春節習俗。但不管是拿的人,還是給的人,這麼多年下來,大家可知道這壓歲錢的由來呢?關於壓歲錢的意義又知多少呢?

壓歲錢由來已久,在以前被稱為"厭勝錢"、"壓勝錢"、"壓崇錢"、"押歲錢"等,在錢幣系列中,它被歸為花錢類。在春節拜年期間,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根據的說法是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安度過一歲,因而它飽含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而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

為什麼會有壓歲錢呢?關於壓歲錢的由來其實有幾種說法。一是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每逢大年三十晚上便會出來,然後偷偷地害人,而且專門對小孩子下手。他們喜歡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哪怕是退燒後,也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因此,家家都會在除夕整夜亮著燈不睡,叫做「守祟」。

而有一對老來得子的夫妻很寶貝自己的孩子,他們怕「祟」來害自己的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就自然就睡著了,他們就把這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而夫妻倆卻不敢合眼。半夜「祟」果然來了,可卻在要動手的時候,被枕頭邊迸發出道道閃光嚇退,因而立刻逃跑。老兩口發現嚇跑「祟」的,是紅紙和八個銅錢,並將此告訴大伙。而至此以後,「崇」果然不再出現了。

另一個說法是源於古代「壓驚」。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而時間一長,便演變為以貨幣代替食物,直到宋朝時期,便開始出現了「壓驚錢」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倒是淺顯的很,說是小孩子小,說話也就會很隨便,有些話說出來可能會犯「太歲」,而犯了「太歲」的後果自然是很嚴重的,因而才需要「壓歲」。

這就是關於壓歲錢的由來的三個傳說,當然,發展至今,其最主要的,是表達長輩對晚輩的祝願。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