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民族,因此在民間就流傳著非常多的民俗禁忌。就這樣一代代的傳承下來,其中一個就是「正月不剃頭,剃頭會死舅」的說法。那麼,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呢?這樣的說法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

說法一:

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志》卷二《風俗》是這樣記載的:「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這種思舊的行為主要是因為清軍入關之後,強制漢族改剃滿族髮型,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以便於清王朝的統治。而漢族人民則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不願意剃髮易服。因此,也就爆發了滿族入關之後發生嘉定三屠的事件。

最終,以滿族封建統治者取得勝利而告終。然後就算統治者勝利了,仍舊不能讓反抗者停息下來,他們就用正月不剃頭的行為表明自己對舊主的思念和忠心。

說法二:

「正月裡不剃頭」,與漢人對頭髮的重視有關。《孝經》中有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由於古人認為百善孝為先,而自己的頭髮是父母親給的,自己隨意處理頭髮是對自己父母的不孝,因此古人常常束髮為髻也不會去剃頭,除非出家為僧為尼人才剃頭,以表自己不戀塵世的決心。而且古人是非常遵從自然規律的,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有記載說正月春天的時候是萬物萌發的季節,各類事物都開始推陳出新,因此不能阻礙其生長。而頭髮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在春天的時候自由生長,不應該被剪掉,違背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因此,正月裡不剃頭的做法也在漢人中流行起來。

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一種說法是漢人思念舊主,另一種說法是髮膚受之父母。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