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為什麼要粘雀子嘴?一種美好願望的寄予

春分為什麼要粘雀子嘴?一種美好願望的寄予

2019年3月21日,也就是今天,我們迎來了春分。春分是我國的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所以深受人們重視,每當到了這一天,民間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活動,比如立春蛋、吃春菜、粘雀子嘴。所以難免有人好奇,粘雀子嘴是什麼操作?春分為什麼要粘雀子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這個習俗吧。

通常到了春分這一天,農民們都按習俗放假,不幹農活。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傳說田間地頭放了粘雀子嘴,雀子老遠看見了就會嚇得飛跑了,莊稼也能順利生長。

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不讓它們吃莊稼,表達了農民們的美好想像和願望,希望莊稼能免於各種外界災害,安然無恙的茁壯成長,等到秋收時節才能得以大豐收。所以每當到了春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做起了湯圓,即便是家人不喜歡食用,也總要做一些放在田間嚇麻雀。不過這其中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麻雀吃了之後就難以下嚥,黏性很強。

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糯米性溫,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蔥、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除此之外,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非常的有趣味性。

春分為什麼要粘雀子嘴?表達人們對莊稼大豐收的一種美好願望和寄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