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認為的太歲是什麼

民間認為的太歲是什麼

民間認為的是什麼

每年都有一些生肖,從而導致不順;同時也必然會有一些生肖運勢上揚,順利非常。十二生肖每一年的運勢吉凶不定,似是霧裡看花,總讓人不識其廬山真面目。

 

太歲的威力為何如此巨大?老話說的「太歲頭上不能動土」,那到底何為「太歲」?關於太歲的俗語從何時開始流傳?民間認為的太歲是什麼? 

 

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的「歲星」。由地球往上看,「歲星」約十二年繞天一周。天文學家將它的運行軌跡分為十二等份,由西運行至東。當「歲星」經過一個方位,正好為一年,於是「歲」取代了「年」的意思。「歲星」即為「木星」的古稱,也是現代人所供奉為神「太歲」。古人對於術深信不疑,而木星被稱為「福星」或者「歲星」,寄托了世間的富貴、平安、吉祥等美好願望,而木星運動所對應的不同地域,就會有「太歲」出現,相當於木星在地上的化身。

 

太歲亦是道教神明的尊稱,是對應天上地下的神煞領導。後被引用為「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古書云:「歲攝兵權,人生死。」又云:「逢太歲之年,無喜必有禍」、「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那麼,何為流年呢?是否也有凶吉一說?其實「流年」就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換,並無好壞一說。而至於流年太歲,共有六十位。由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故稱六十甲子。又每兩組配一納音五行。按道教經典記載:太歲星君為六十花甲子,六十年輪臨人間當值,由斗姥天尊統帥,審查人間善惡,司本命禍福,每個人都由自己的太歲星君守護本命。

 

每一位太歲都有其姓名,順序值年,週而復始,循環不息,故又稱「值年使者」。流年太歲,是司管人間一年吉凶禍福的歲君。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 太歲為眾煞之主,其所在之方及相反方,都宜避忌,因太歲主宰人的命運;而每年都由一位太歲主一年的禍福。俗語說:「太歲當頭坐,無喜便成禍」。故世人膜拜太歲,以期做事無阻隔,左右逢源,得遇貴人。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稱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祇。從秦、漢時起,太歲就作為凶神受人敬畏,有「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凶」之說。人們認為太歲所在的方向為凶方,不可向太歲,所謂可背不可向,且在太歲方不可動土,遷徙或婚嫁,否則就算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必招禍殃。元明以後,被列入祀典,歲時奉祀,祈禱輔國安民。太歲除了顯示流年大運外,也可影響個人運程。若其人的生肖與流年太歲不合,就叫犯太歲。

 

犯太歲的人可能會流年不利,或百事不順,事業困頓,身弱多病、壞事連連……,故要拜太歲(必須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前完成,且非日日都可拜,最好挑選良辰吉日)、躲太歲,佩戴、擺放相應的開運物來化解,以求健康平安、人丁興旺、財運亨通、萬事如意。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