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快要失傳的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這些快要失傳的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在2108年十二月,我們也迎來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的習俗——吃餃子湯圓

在這一天,北方人會選擇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有吃湯圓的習俗。“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冬至的習俗——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以此類推,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入九以後,文人墨客,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的習俗——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臘八節不僅僅只是一碗臘八粥,還有這些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曆的十二月也叫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為臘八節。關於臘八節的多種由來和風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祭祀

古代祭祀的對象有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後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