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虎:帝王將相

寅虎:帝王將相

 帝王將相

  秦始皇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開創這一偉大功業的人,就是雄才大略、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到的少數幾位封建帝王之中,有一位就是秦始皇:“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公元前259生於周赧王五十六年,壬寅,屬虎,五行生肖為水虎。名蠃子,秦莊襄王之子,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出生於戰國時代的末期,其時戰國七雄,割據稱霸,連年征戰,實現中國的統一成為人民大眾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發展和迫切需要。

公元前246年,秦莊襄王去世,年僅13歲的蠃政繼承了皇位,國柄實權掌握在國相呂不韋、太后以及宦官等人的手中,他們結黨營私,專權用事,公元前238年,二十二歲的蠃政臨朝親政;也就是在這一年,免去了呂不韋的相職,任用尉繚和李斯。接著他又採取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連橫政策,派遣謀士賄賂六國大臣,離間君臣關係,使各國內訓瓦解,同時又發兵連年出擊。他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國始,經過12年的南征北戰,至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為止,最後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至此他改稱為秦始皇。

統一中國後,秦始皇自認為統一中國是偉大的事業,“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於是從此他就獨攬政治、經濟、軍事之大權。與此同時,他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失地;為防止匈奴的侵犯,將昔日秦、趙、燕所築之長城加以修繕,連接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始皇還南生北越,設置四郡,加速了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融合。這樣,就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國,秦始皇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統一全國的君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中央集權的政體,在政治上首先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 ,郡下設縣;中央和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親自選拔和任免,概不世襲。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他還統一了法律、度量衡、文字和貨幣。為了防止六國貴族發動叛亂,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支到咸陽集中銷毀,並將六國貴族和富豪遷至咸陽附近,以便控制和監督。公元前220年,他還以咸陽為中民,下令修建馳道,一條東通海邊,一條南入吳越;還開鑿了勾通湘江、珠江的靈渠。秦始皇還多次到全國各地巡遊,其目的是“威服海內”。

為了加強思想上的專制統治,公元前213年,燒燬除史官所藏《秦史》以外的別國史書、儒家經典、諸子之書(除博士官所藏外);第二年,因方士侯生、儒生為秦始皇求仙藥而不得,又下令追究方士侯生、儒生的罪行,於咸陽坑殺儒生430餘人,這就是史家稱之為“焚書坑儒”的歷史大事件,開我國文字獄之先河。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興土木,運用民工七十餘萬,不顧勞民傷財耗巨資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其結果是:“當是之時,男子疾耕地不足於糟糠,女子紡織不足於蓋形。”人民開始反抗,秦始皇酷鎮壓,其統治已是危機四伏,一觸即發。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途中得病,7月病故於沙丘。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