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虎的成語故事

生肖虎的成語故事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經問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它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裡的時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它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它們沒走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四散狂奔。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它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憑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為虎作倀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上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僕,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來到一座佛寺,看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非常熱情,堅決要馬拯留下來吃飯,可是廚房裡的油和鹽剛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後,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一隻猛虎在吃人。

馬拯趕緊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著,驚叫道:「那是我的童僕!」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後,忽然變成一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不一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湊到馬拯耳邊,悄悄地說:「正是這個老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想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推說更喜歡住在齋堂裡。到了齋堂後,兩人把門緊緊閂上,仔細留意著外面的動靜。半夜裡,有隻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都使勁全身力氣頂住了,門始終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只吃人的老虎,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一早,兩人謊稱後院一口井裡傳出怪聲,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抓住時機,一用力,把他推下井。老和尚一落水,立刻現出老虎的原形。為了斬草除根,兩人趕緊搬來大石頭,扔向井裡,把老虎活活砸死了。

除掉老虎後,兩人下山,不料,迷了路。幸虧遇見一個獵人。這個獵人讓他們在搭建在樹上的窩棚裡過夜。半夜裡,兩人突然被樹下的嘈雜聲吵醒。藉著月光定睛一瞧,居然有幾十個人,吵著要替老虎報仇。獵人趕緊為他們答疑解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後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聽完這番話後,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裡,還要為它痛哭、報仇!」

古代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還要為老虎效力。「為虎作倀」由此而來。

與虎謀皮

春秋末期,魯定公知道孔子才能蓋世,影響很大,想拜他為司寇,就準備與卿大夫們商量此事。這一天,魯定公遇到左丘明,就問道:「我想與卿大夫們商議商議,可不可以讓孔子擔任司寇之職,讓他來管理魯國的朝政呀!」

左丘明對他說道:「國君呀,您要好好想一想!孔子如果當了司寇,掌握國家政權,那些卿大夫就會失去權柄。既然這樣,您與這些人商量能有什麼結果呢!他們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權力,一定會添油加醋地說孔子的壞話,為他出任司寇設置障礙。

「我聽說,在周朝有個人,特別羨慕別人的裘皮服裝,準備自己也做一件。他聽人說,狐狸皮做的裘皮服裝最為珍貴,腦子裡就轉開了念頭:山上的狐狸非常多,為什麼不上山去與它們商量一下呢?

「這樣一想,他不禁高興起來,往山上走去。剛上了山,他就遇到一群狐狸。這個人對狐狸們說道:『親愛的狐狸們,我想做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皮衣,因此來找你們商量一下,請你們把身上的皮剝下來送給我吧!』

「狐狸們見到此人要剝它們的皮,心中非常害怕,紛紛逃竄。一轉眼就在高山深谷中消失了。這個人還覺得狐狸過於無禮,居然不給自己一點兒面子,心中十分生氣。

「過了些日子,這人想祭祀祖宗,可是沒有羊肉。他忽然想起,山腳下常有一大群羊在那兒吃草。於是,他便又高興起來,來到山腳下,對眾羊說道:『親愛的羊,我準備祭祀祖宗,盡一盡自己的孝心,卻缺少羊肉。你們能不能急人所難,向我貢獻一點兒羊肉呢?』眾羊聽了,嚇得『咩咩』地叫個不停,紛紛逃往密林之中。

「這樣一來,這個周朝人十年也沒有做成一件裘皮大衣,五年也沒有完成一次祭祀典禮。這是為什麼呢?只不過是因為他找錯了商議的對象。您想重用孔子,卻要與那些即將失去權力的大臣商議,這與向狐狸要皮、向羊要肉有什麼區別!」

魯定公聽了左丘明的話,才恍然大悟,說道:「你說得太對了!我現在想清楚了,就拜孔子為司寇,不和那些卿大夫商量了!」沒過多久,魯定公真的封孔子為司寇,讓他行宰相之權。魯國在孔子的治理下,國勢越來越強,威震天下諸侯,連強大的齊國都有些害怕。

後來,人們將「與狐謀皮」改為「與虎謀皮」。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了。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