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燈會,如何起源發展的呢?

元宵節燈會,如何起源發展的呢?

元宵節燈會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已經有了非常久的傳承了非。這一天大家都會逛廟會,看燈,猜燈謎。那麼元宵節燈會是如何演變的呢?

元宵節燈會的起源發展:漢代

漢代元宵起源說法不一,一般來說它有兩個源頭,一是中國本土的正月上旬的祭祀傳統,漢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長安甘泉寺燃燈祭祀太一神,燈火徹夜不熄。這種習俗後來移到正月十五。二是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白馬東來後,漢明帝提倡佛教,在洛陽雍門外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白馬寺,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燈會的起源發展:南北朝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伊始,國都南京城內就舉辦過元宵燈會,是中國最早記載的燈會。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張燈結綵的景況,開始從深宮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場景頗為壯觀。

元宵節燈會的起源發展:隋朝

隋煬帝時期洛陽城宮城正門端門的布燈習俗,端門燈火盛極一時,流光溢彩。端門是隋唐洛陽城皇城城的正門。歷史上有有名的元宵節端門燈火就是發生於隋唐洛陽城的端門。端門燈火的發起人是隋煬帝。

元宵節燈會的起源發展:唐朝

在唐朝時期,在每年的元宵節燈會的時候,在洛陽城裡都會擺放最大的花燈,而在前後這三天裡,也是直接沒有戒嚴,而看燈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的,雖然說唐朝是經歷了從興盛到衰弱的階段,但是在燈節的每次到來,都是一樣是很盛大的。

元宵節燈會的起源發展:宋朝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用於祭祀孔子的至聖文宣王廟(今南京夫子廟)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為覽勝佳地,夫子廟地區的燈會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

南宋的皇帝對燈會也非常支持。每年元宵節的二鼓時分,皇帝就乘著小車,帶領宮人到宣德門上觀賞鰲山。鰲山是在燈市的中央位置扎蓋起的一座如鰲形的高台,上面懸掛有數百盞花燈。

元宵節燈會的起源發展:明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並將京師南京的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秦淮燈會在這一時期進入到發展高潮,朱元璋每年都花費眾多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相當數量的綵燈,以吸引民眾參加規模宏大的元宵燈會。

元宵節燈會的起源發展:清朝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清末。

元宵節燈會起源,從歷史來看,不管是經歷過什麼,元宵節燈會都成了歷代我們繼承的文化傳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