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馬敬伯,馬敬伯 劉威,馬敬伯去世,馬敬伯個人資料

相聲演員馬敬伯,馬敬伯 劉威,馬敬伯去世,馬敬伯個人資料

相聲演員馬敬伯,馬敬伯 劉威,馬敬伯去世,馬敬伯個人資料

姓名:馬景伯

外文名:Jingbo Ma

別名:馬敬伯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32年

逝世日期:2013年2月26日

父親:馬桂元

叔叔:馬三立

職業:相聲演員

相聲風格:馬(三立)派風格

代表作品:誇住宅,大保鏢,八貓圖,開粥廠,白事會,《五紅圖》

馬敬伯圖片

馬敬伯資料

馬敬伯是中國著名的相聲演員,代表作是《誇住宅》。是天津人,繫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之侄,早年逝去的相聲演員馬桂元之子,原名馬景伯,1946年正式從藝後改名馬敬伯。1950年拜侯一塵為師,同著名相聲演員趙春田、於春早、白銀耳為師兄弟。2013年2月26日早上5時26分在吉林省醫院病逝,享年81歲。

人物去世

中國相聲演員馬敬伯2013年2月26日5時26分在吉林省醫院病逝,享年81歲。

姜昆寫唁電表哀悼之情

姜昆得知後上午寫來唁電,交與馬敬伯的關門弟子張耘留存。唁電寫道:「驚悉敬伯先生不幸逝世,萬分悲痛,我謹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代表曲藝界廣大同仁,向先生的家屬和吉林曲藝界表達我們沉痛的哀悼之情。」

姜昆表示,馬敬伯不僅是相聲界的前輩,也為相聲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認為他的去世是「曲藝事業的巨大損失」,希望同仁完成老人家未竟事業,願他「一路走好」。

郭德綱微博表達不捨之情

「先生乃相聲世家,馬桂元之子、馬三立之侄。家學淵源,功底深厚。曾於長春拜見,音容笑貌猶在眼前。原定今春四月共聚,奈何先生歸真天人兩隔。大星殞落,實乃東北相聲界一大損失。郭德綱攜德雲社徒子徒孫頓首百拜錐心泣血!」

馬志明回憶馬敬伯

馬敬伯的堂弟、馬三立之子馬志明透露,因自己的若先關伯父去世早,馬敬伯其實就是父親馬三立養大的。談及堂哥的為人,馬先生感慨,「他從小就是老實孩子,我從沒聽他說過任何人一句不是,在他眼裡別人都是好人」。

劉威追憶師父馬敬伯:還有好多話想聽他說

2月26日5時26分,相聲演員馬敬伯在吉林省醫院病逝,享年81歲。馬敬伯1932年出生於天津,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之侄。新浪戲劇在當天中午聯繫到馬敬伯的高徒劉威,並在晚上進行了電話溝通。談及師父,劉威在電話裡幾度哽咽,他直言馬敬伯是他從藝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自己身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師父帶來的,如今師父去世,「總覺得還有好多話想聽他說,可聽不到了」。

聞師父去世 震驚直呼沒想到!

相聲演員馬敬伯2月26日去世,在獲知消息後,新浪戲劇第一時間聯繫上了馬敬伯的高徒、影視演員劉威,而劉威顯然還不知道師父去世的消息,第一句話就問「是什麼時候的事?」在記者告之詳情後,劉威非常震驚,「我過年的時候還讓當時在長春拍戲的弟弟去給師父家送點東西,而且三四個月前,我也跟師父通過電話,雖然在電話裡聽著老人家沒什麼精神,但真沒想到這就沒了。」

談起當年和馬敬伯結下的師徒緣分,劉威感慨萬千。當年馬敬伯經天津電台推薦,赴長春市參加組建的吉林廣播曲藝團已經在文革中被終止演出,馬敬伯等人也下鄉插隊,後回到吉林省吉劇團曲藝隊工作。正是那時,劉威第一次見到馬敬伯。劉威透露,那是1974年,他十六七歲的時候,「那時吉林省吉劇團曲藝隊招人,我跟曲藝隊負責人劉季昌的女兒是一起學大提琴的同學,知道他們那裡招人,我的音樂老師就向劉推薦了我去,這樣就拜在了我師父門下。」劉威直言,當時自己只是想找份工作,對相聲這門藝術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我現在這點本事都是師父教的」。

憶學藝歲月 師父指導每場不落

劉威回憶拜師儀式很簡單,就是磕了個頭,可這一磕,在曲藝隊的大小事就都有師父來管了。劉威還記得自己學的第一個講究柳活技巧的傳統相聲是《汾河灣》,第一個講究貫口技巧的傳統相聲就是馬氏相聲的經典段子《八扇屏》,而在自己的表演成熟後,師父還與他同台演出,親自為他量活。讓劉威最為感慨的是,從他上台表演的第一天起,每場演出,師父都會站在側幕條看,等他下台後,告訴他哪裡演得好、哪裡不好,包袱該怎麼翻等等,從未落下一場。

從1974年到1981年,劉威在曲藝隊呆了七年半,曲藝隊也在1978年文革結束後,恢復建制,命名為吉林省曲藝團。到最後幾年,劉威已經是攢底的演員了,可也正是因為在團中小有成績,「人紅是非多」,即便是一個小小曲藝團,也有不少人事紛爭。劉威自嘲那是的自己是年輕不懂事,可他也坦言,自己的師父太老實,除了說相聲什麼也不會,誰都敢欺負他,「我看不慣,也對欺負我師父的人比較記仇,所以才招人恨吧。」最終,「人緣混得不好」的劉威離開了曲藝團,前往上海戲劇學院上學。

道師父一生 命運坎坷清苦樂觀

除了「老實」,「積極向上」也是劉威談及師父馬敬伯時提到的詞,可讓劉威感到悲哀的是,積極入黨、積極參加各項運動的師父卻沒少在這些運動中挨整。「那時候要曲藝團每個人揭發身邊的壞人,輪到我師父說,他老人家站起來,指著挨批的人說,『你幹的醜事誰不知道』,可別人讓他說是哪些醜事,他就是不是說,結果落下一個包庇壞人的罪名。還有一次開批鬥會,有個人在台上想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可說成了「雪白的」,我師父台下一聽,當包袱使了,接話道『這倒好,沒眼仁了』,結果又落下個態度不端正的罪名。這些事現在講起來都可以當笑話聽了,可那時候他被整得很慘。」

文革結束後,馬敬伯重新登台演出,可身處東北,相聲觀眾並不多,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演出越來越少,生活非常清苦。劉威回憶,「有一次我問師父收入如何,他說挺好,見誰開業了就去說一場,我問他給錢嗎,他說有,600塊。我聽著心疼。」劉威還透露,師父這麼多年一直住在當年吉林省戲校分的宿舍樓裡,「也就二三十平米」。

談師父為人 他有老派人的謙卑

最讓劉威遺憾的是,他與師父的聯繫近些年才恢復,「之前也在打拼,這些年有能力了,常去看看師父,我師娘說我是師父最得濟的弟子。」而談到師父的突然離世,劉威幾度哽咽,「他中風過一次,腿腳不太好使,但真想到這就沒了,他是我從藝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總覺得還有好多話想聽他說,卻再也聽不到了。」

談及馬敬伯對自己的教誨,劉威坦言師父不僅傳藝更教做人。「那幾年,我演出效果不錯,有些相聲觀眾也認識我了,有點驕傲,我師父見了就跟我說,『劉威,你現在挺好嘛,但如果你以後賣豆腐了也能比別人賣得快才好』。這話乍聽沒什麼,細琢磨才知道師父是希望我無論在哪一行都要好好做,要自強不息。」劉威還直言自己身上很多東西都是師父帶來的,「像有些明星那樣對別人端著、裝牛逼,我就一點也不會,是真不會。因為我師父就這樣,他有老派藝人的謙卑。」

2007年,劉威曾跟隨師父回天津助陣「少馬爺」馬志明從藝五十週年相聲專場,還同馬志明的兒子馬六甲、相聲演員牟洋一同合說了一個新段子助興。2012年,少馬爺在天津再辦專場,有人在觀眾席看到了劉威的身影。提及此事,劉威表示,「我是馬氏相聲的一份子,只要是馬家的事,我知道了就肯定要去的。」

個人經歷

馬敬伯(1932-2013),解放後,曾任天津市紅橋區相聲隊隊長,1956年末經天津電台推薦,赴長春市參加組建吉林廣播曲藝團,開始與王寶童搭伙表演相聲並整理了大量相聲資料,195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二人合著的傳統相聲集《五紅圖》。1959年1月,與王寶童、雷再生(單弦演員)、張金印(弦師)參加東北三省赴福建前線慰問團去前沿慰問演出。「文革」中被迫終止演出,下鄉插隊。1978年3月吉林省曲藝團恢復建制,重返舞台,並於1982年擔任曲藝團藝術室副主任。1983年吉林省戲曲學校建立曲藝科,馬敬伯擔任副主任、相聲教師,任教期間發表了很多關於相聲表演及理論的文章。1992年10月在吉林省曲藝團退休。1997年,應邀赴天津參加《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的錄製,留下珍貴資料。

馬敬伯先生的表演以馬(三立)派風格見長,擅長貫口活,代表曲目有《開粥廠》、《誇住宅》、《大保鏢》、《白事會》等。從藝五十餘年來創作和整理過大量反映社會主義新思想、新生活的相聲作品和輔導文章。

馬敬伯可以說是除了馬志明之外,馬三立唯一親自教授過的後輩演員了(按馬三立的弟子中,有的是因為世家的情誼而拜入門下的,如高笑林等,有的是解放後組織拜師的,如班德貴、於寶林等,真正得馬三立親傳的並不多),但馬敬伯的天賦氣質與三叔不盡相同,所以對於馬氏相聲的風格體現不如趙心敏、馬志明這二位,但不可否認的他是得到過馬三立的親傳的,而且對於文哏類的節目還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作品

馬敬伯青年時期和王寶童合作的錄音咱們聽到的還不算少,有《誇住宅》、《大保鏢》、《八貓圖》(單弦演員闞澤良助演),當然應該還有其他的(王寶童還留下了一段和白全福合作的口技《叫鴨子》)。但是通過這三個段子反映出馬敬伯的藝術特點是,清新活潑、書卷氣強,節奏比較快。特別是《誇住宅》、《八貓圖》這兩段「清門相聲」足可以作為後人學習的範本,下面主要說說這兩個段子。

《誇住宅》是馬家的看家節目,現在流行的路子就是馬三立的外祖父恩緒傳下來的,後來經過馬三立的加工整理。文學性是很強的(現在還保留了北京的二趙的錄音,就是按原始的路子表演的,大家可以和馬家的版本比較一下),其中加入了《暗八扇》的趟子(阿房宮、銅雀台、臥龍崗、大觀園、西湖主),馬敬伯的局限就在於他過於端正,不大適合表演小人物的節目,但是《誇住宅》這種段子對於他來說卻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和王寶童合作的版本我個人覺得比馬志明、黃族民的版本要強,透過這個段子就可以感受到馬敬伯濃厚的書卷氣。

《八貓圖》這個段子也是「清門相聲」,估計馬敬伯、王寶童、闞澤良合作的這個版本是這段相聲的唯一錄音了(郭德綱、于謙、趙南也表演過,對於郭師傅挖掘傳統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按他的風格可不適合動這種大文哏的節目),不但要求演員有一定的文化,而且還要能唱岔曲。這裡面闞澤良是專業單弦演員出身,唱個岔曲自然不成問題,而馬敬伯也這個唱了岔曲,和闞澤良比較聽起來,雖然韻味上稍遜,但整體上卻並不差,從這段也體現出馬敬伯「柳活」的功力來。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