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成龍個人資料 於成龍人物生平

於成龍個人資料 於成龍人物生平

於成龍1617年成生於山西永寧州,他是清朝一為有名的官員,曾任湖廣黃州府同知,湖廣下江陸道道員、福建按察使、兩江總督等職位,是一名廉政愛民的好官員,於成龍的個人資料,跟隨星座名人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於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代名臣,被後世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1639年,於成龍參加鄉試,勉強考取為副榜貢生;1647年至1651年,於成龍入太原崇善寺開辦的學校學習;1661年,於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結業後準備出仕;1667年,於成龍任四川合州知州;1669年,於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1678年,於成龍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福建按察使;1680年,於成龍任總制兩江總督。1684年5月31日(農曆四月十八日),於成龍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

中文名:於成龍

逝世日期:1684年5月31日

國籍:中國

朝代:清朝

出生地:山西永寧州(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追贈:太子太保

出生日期:1617年9月26日

別名(字):北冥,於山

代表作品:《畿輔通志》、《江南通志》

謚號:清端

職業:總督、兵部尚書、大學士

主要成就:天下廉吏第一

人物生平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於成龍參加鄉試,省城太原考場考官公然行賄受賄,徇私舞弊。於成龍在考卷上痛陳時弊,結果正榜無名,勉強考取了個副榜貢生。會試之後,於成龍以父親年老為借口,辭去做官的機會,回到來堡村。

1647年至1651年(清順治四年至清順治八年),於成龍到太原崇善寺開辦的學校學習4年。

1651年(清順治八年),於成龍已經35歲,參加鄉試又落榜了。

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於成龍兄長於化龍病故,三子於廷元出生;父親於時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湯藥;繼母李氏雖健,也已暮年;長子、次子上學,全家開支很大,家資受窘。於成龍為養家餬口,供子上學,整日忙於家務,再無工夫參加科舉考試。

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父親於時煌病故。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於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結業後準備出仕。

1661年(順治十八年),已44歲的於成龍接受清廷委任,到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羅城新隸在清統治下不到兩年,由於局勢未穩,兩任知縣一死一逃。於成龍到羅城時,該地遍地荒草,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三間破茅房,他只得寄居於關帝廟中。

於成龍在羅成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羅城為官三年之間,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得到治理,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於成龍的突出治行受到兩廣佈政使金光祖的重視,羅城被評為全省治理的榜樣。

1667年(清康熙六年),於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四川合州(重慶合川區)知州。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闢。由於招民墾荒政績顯著。

1669年(清康熙八年),於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

1669年(清康熙八年),於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在黃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由於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於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於成龍再次舉「卓異」後,被調主持武昌府政務,並擢武昌知府。「三藩之亂」爆發,在吳三桂凌厲的攻勢下,貴州、湖南望風披靡;同時吳三桂派許多湖北籍部將,特封官「札書」回籍策反,製造暴亂。1674年5月(清康熙十三年),麻城縣發現「偽札」,知縣即以「通賊」罪名大肆濫捕,接受「副將偽禮」的該縣曹家河人劉君孚父子乘機聯絡東山一帶山寨發動暴亂。於成龍以「招撫」為方針,查清事件原委後,發出安民告示,使絕大多數協從百姓歸家,事態很快趨於緩和;10天之內,一場動亂順利平息。

1674年8月,於成龍調任黃州知府,第二次暴亂開始。於成龍制訂決不放棄黃州、組織鄉勇相機主動進剿的策略。調集各鄉鄉勇數千人在東山黃土坳一帶,與數量上佔優勢的暴亂分子展開激戰。二十餘天內取得平亂的勝利,受到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

1678年(清康熙十八年),於成龍升湖廣下江防道道員,駐地湖北蘄州今蘄春縣)。在湖北期間,儘管地位和環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異於常人的艱苦生活作風。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於成龍升福建按察使。未逾兩年,又出任為總制兩江總督。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農曆四月十八日,於成龍去世,終年68歲。

於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謚號清瑞。康熙帝追贈他為太子太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對他廉潔刻苦一生進行表彰。

家世背景

1341年(元至正元年),於成龍遠祖於伯達、於建中、於仕賢遷至石州(呂梁市離石區)白霜裡村,度過150多年的漫長歲月。於仕賢生於淵,於淵生於坦等四子;於坦,明景泰庚午科舉人,甲戌科進士,累官至巡撫。

1506年(明正德元年),于氏宗族一脈於素家族,遷居到石州北鄉距城30公里的來堡村。於素生於恩等四子,於恩生於采等四子,於采生於時煌等四子。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於時煌原配田氏生次子於成龍。不久,田氏病逝,父親繼配李氏。於成龍和繼母關係很融洽,家庭和睦。

家族成員

父親:於時煌

母親:田氏、繼母李氏

妻子:刑氏

兒子:於廷翼、於廷勱、於廷元

後世紀念

在山西方山通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武當山的路途中,有一個名叫來堡的村子,被康熙皇帝親封為「天下第一廉吏」的於成龍就出生在這個普通的村子裡。

方山縣境內發現于氏文物82件,徵集關於成龍民間故事和佳話100多篇,於成龍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遺址尚保存完好。於成龍清正廉潔的事跡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方山和呂梁一代更是盛傳。

2000年,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於成龍》後,更是轟動全國,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談論的焦點。

墓地修復

2014年9月22日上午,呂梁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強調,對於成龍廉政文化園區建設和墓地修復等具體事項,要明確責任領導,馬上形成意見,盡快著手落實。

9月23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呂梁市調研考察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要按照符合政策、勤儉節約、尊重歷史、教育後人的原則,盡快修復於成龍墓地和故居。

發現墓銘志

方山縣是於成龍的故鄉,當地於成龍文化研究學者武有平經研究考證,確認該縣峪口鎮橫泉村出土的一塊石刻,為於成龍除熊賜履所撰墓誌以外的又一塊墓誌銘。

該墓誌銘的拓片顯示,石刻高57厘米、寬76厘米,標題為「皇清光祿大夫、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於老公祖墓誌」,可考內容有1400多字。

總結:一名愛國愛民為政清廉,敢於為民做主敢於為民發聲的好官員,即使歷史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但他依然能夠被人們銘記在心裡。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