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文化之生肖與名人

生肖文化之生肖與名人

肖鼠名人篇(一)

民間的生肖屬相之說是否真實靠?聽者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然生肖屬相源於古代的紀年方法,也就是說,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每隔十二年便函有一個輪迴,那麼古往今來各屬相的名人已是數不勝數,我們摘出幾例名流,讓各位網友對照自己去評判。

帝 王 將 相

王莽,公元前45年生於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縣),是西漢末年掌握進行大權的外戚,篡權稱帝后,建立新王朝。

王莽九歲那年,祖父去世,伯父風繼承了陽平候爵位。十三歲時,漢元帝死,王風以大司馬,大將軍身份輔佐堤,王家開始掌握了西漢朝廷的大權。不久,王莽先後有五個伯叔父同日封候,世稱“五侯”。只有王莽這支因父親王曼早死,沒有受封,在顯赫的王氏家族中,地位最為低下。

王莽竭力追求政治權勢。他一面發憤讀書,孝敬父母,撫養孤侄,以博取名聲;一面曲意奉承有權有勢的伯叔父們。公無前八年,王莽叔父病死,王莽繼任大司馬取位。一年後,成帝死,哀帝劉欣即位。王莽被肅大司馬一職,又過四年,哀帝死,王莽官復原取,擁立年公九歲的劉欣為漢平帝,由太皇太后王政群臨朝聽政,實際上,朝政操縱在王莽手中。

公元五年,漢平帝死,王莽又選擇皇帝的玄孫,年公兩歲的儒子嬰為繼承人,自己以“周公”自命,做了“攝皇帝”。公元八年,王莽去掉“攝”字,終於做了真皇帝,改國號為新。時年,王莽五十二歲。

王莽稱帝后,打起復古的旗幟進行改制,企圖以此緩解社會危機,固鞏帝位,但改制的結果,“富者不得自保,貪者無以自存”,只有王莽統治集團和經辦改制的官吏得到大利,社會危機反而更加加深。綞於公元十七,十八年間,爆發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公元二十三年,綠林軍把王莽四十三萬軍隊消滅,當年十月,起義軍攻破長安,王莽狼狽逃到未央宮內漸呂之上,被商人杜砂殺死。

明成祖 生於1360年的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是明代著名皇帝,頗有建樹的政治家。

公元1370年,朱棣10歲時被封為燕王,10年後,赴任守北平。燕地與蒙古接壤,他出塞巡邊,築城屯田,多有建樹。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建文繼位,稱建文帝。1401年,燕王軍在朱棣率領下攻入京師,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史稱明成祖,次年改元永樂。

明成祖即位後,馬上實行削藩,解除了諸王兵權,調集30多萬工匠,百萬民工,大興土木建京城。經三年半營建,北京城於1421年建成。城周長45里,城內經皇宮為中心,形成 一條從正陽門、天安門、午門、三大殿到鐘樓的南北走向的中軸線。城中重要幹道多南北向,小巷多東西向,整齊嚴肅,具有城市規劃建築的規模。使北京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城市建築的典範,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雄偉壯麗的城市。

1421年,明成祖正式遷都北京。 從1409年起,為對會蒙古貴族的南犯,明成祖先後五次北征,防止了蒙古貴族的入塞騷擾,使明代社會經濟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下得到了恢復與發展。

明成祖為了鞏固和加強新政權,在即位不久,即令翰林院學士解縉等人,先後組織了3000餘人參與,編成了《永樂大曲》,它的編纂是一項宏偉而浩繁的工作,對保存我國古代文化典籍,有著重大貢獻。

在對外關係上,永樂年間,明成祖就恢復了廣州、泉州、明州三市舶司,此外,他還派會大臣到各國宣揚國威,其中,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出使,最具有深遠意義。

明成祖在位22年,在削藩、建都、治河、文化、外交及加強國防,鞏固中央集權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績。1424年,明成祖在第五次遠征蒙古貴族阿魯台的歸途中,因病而死,終所65歲。

魯肅,字子敬,臨淮工城(今安徽定遠)人,出身土族名家,三國時其孫吳名將。東漢未年,天下大亂,魯肅率部眾百餘人跟隨周瑜到東吳,受到孫權敬重,與周瑜一道負責北方防務,對付曹操。他生性耿直、憨厚、顧大局、識大體,在東吳朝野享有較高成望。

公元208年,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下,準備渡江破蜀滅吳。大敵當前,魯肅與周瑜力主搞曹,堅定了錄權的信心,打擊了東吳內部為首的主和派。魯肅力勸錄權、周瑜聯結劉務,共同對敵,爾年他親自到劉押處接來諸葛亮舌戰群儒,為孫、劉聯盟的促成起了關鍵作用,結果赤壁一戰,曹操元氣磊傷,天下三分的形勢得以明朗化。

赤壁戰後,他由贊軍樣尉升為奮武樣尉,接替了周瑜的職權(周瑜已死),繼續執行聯劉搞魏的政策,在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多次指揮東吳軍隊東面策應,所以無論是曹魏,還是扣來的司馬晉,都不敢輕易南犯,使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愀復和發展,魯肅因而也成為三國時期的一代名將。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清,山東蓬萊人,抗倭名將,著名軍事家。

戚繼光出身於將門世家,自幼喜好玩槍弄棒,演練兵法戰陣,20歲時便被子任命為登州衛指揮僉事,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區副司令員。

那時候,日本國內發生了較大的政治變動,失去了往日特權的一些日本浪人糾群結伙,乘船湧向了隔海相望的中國沿海,他們燒殺搶劫,無惡不作,被人們稱為"倭寇"。倭寇來去無規律,行蹤飄忽不定,令人防不勝防,沿海百姓恨之入骨而又無可奈何,只好紛紛逃往內地。

戚繼光所在登州也是倭寇經常騷擾出沒的地方,他曾率駐軍聞警而動,抵抗倭寇,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在於沿海太平日久,多無戰事,軍備廢馳,明軍幾乎沒有戰鬥力,他開始考慮編練新軍,恰在這時,朝廷調他到倭患最為嚴重的浙江任參將,全面負責抗倭事宜。到任伊始,他開始實施醞釀已久的練兵計劃--從農民,礦工中招募新勇,大大改善了抗倭軍答的素質和戰鬥力,打擊倭寇,屢獲勝利,時人稱之為"戚家軍"。

1562年,戚家軍台州大捷,倭寇元氣大傷,不敢再在浙江登陸;1563年,戚繼光率兵援助福建抗倭,橫嶼一戰,搗毀了倭寇老巢,1565年再入閩境,大獲全勝,升為總兵。戚家軍轉戰閩浙多年,終於撲滅倭寇,後戚繼光奉命鎮守薊州,負責北方防備16年;南調廣東,保境安民,所到這處,軍紀嚴謹,秋毫無犯。

戚繼光後來以年高體弱辭去官職,潛心研究兵法、機械、戰陣等,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

文化巨匠

莊子 莊子又名莊周,寧國蒙人,是戰國時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出身貧寒之家卻能安貧樂道;博學廣識,飽讀詩書而一生清貧,生計最艱難時,他不得不向監河候借粟度日。楚威王慕才名,派專使送來厚金絲帛聘他到楚做官,他不為所動,潛心治學,終成一代名師。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特別是"道法自然"的思想,他提出的"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與我並生"的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順乎自然,無為而治,對後世,特別是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起了關鍵作用;有一次,他睡覺時夢見蝴蝶,醒來後說:"不知是莊子夢見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子。"代表了他的相對主義觀點,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暢銷小說《廢都》中的主人公取名"莊之蝶"即源於此,可見莊子思想在社會上流傳之久,影響之遠。

莊子的文學造詣也很高,他散文中"汪洋闢闔,儀態萬千"等名句,在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文論中最為突出,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使用。他的著名作品結集為《莊子》流傳於世。

龔自珍 龔自珍又名鞏祚,浙江仁和人,清代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他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從小受到他的外祖父--著名漢學家段玉裁的學術影響,打下了深厚的治學功底,但他摒棄了考據的舊學風,博覽兼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風格。1819年他赴京會試不中,卻意外地學到了"公羊學"的理論,從此走上了以"微言大義"闡述他社會變革主張和關心人民生計的道路。

龔自珍在社會問題上提出了兩項變革主張,一是為了改變貧富不均的狀況,必須打破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分田於民,充分發揮百姓的智慧和積極性;二是在政治上改造現行國家機器,杜絕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用新人帶來新風氣。他的名作"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表達的就是這種思想。

龔自珍還是一個可貴的愛國主義思想家,在19世紀上葉外患日漸嚴重的情況下,他熱情謳歌歷代抵抗主張,客觀上為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打下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龔自珍的散文和詩歌,自成一家,詩詞瑰麗奇特,有"龔派"之稱,這都與他作狂傲不羈的性格有關,其中《病梅館記》、《明良論》、《已亥雜詩》等都是詩文名篇,後人將他的作品輯為《龔自珍全集》。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