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秋分習俗

二十四節氣秋分習俗

 節氣特徵

2018年9月23日,秋分,也稱降分。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節氣“秋分”有兩層含義: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並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我國南方由該氣節起才始入秋。

秋分習俗

— 秋祭月 —

自古以來,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推崇,隨著社會的開放,也慢慢影響到民間。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為避免祭月節無明月的尷尬狀況,人們就把“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中秋之時,正是滿月之期。

《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 吃秋菜 —

在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 送秋牛 —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 粘雀子嘴 —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裡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 放風箏 —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大人們也參與。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