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夏丹資料,歐陽夏丹圖片,主持人歐陽夏丹

歐陽夏丹資料,歐陽夏丹圖片,主持人歐陽夏丹

歐陽夏丹資料,歐陽夏丹圖片,主持人歐陽夏丹

中文名:歐陽夏丹

別名:丹丹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西桂林

出生日期:1977年7月28日

身高/體重:165cm/41kg

三圍:79,55,80

血型:O型

星座:獅子座

鞋碼:36

業餘愛好:旅遊、看電影、打球

最喜歡的水果:西瓜

最喜歡的顏色:紅

最喜歡的食品:帶辣味的

最喜歡的服飾:運動服

最喜歡的書:偵探推理類

最喜歡的音樂:抒情類

欣賞的人:獨立自主的人

喜愛的明星:梅艷芳

難忘的事:第一次出鏡

渴望的生活狀態:能自由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

職業:主持人

畢業院校:中國傳媒大學

主要成就:2008年金鷹節優秀主持人獎

2001年上海市先進婦女標兵稱號

主要成就:2002年上海市環保形象大使

2005年央視十佳主持人

2007年金話筒電視主持作品獎

代表作品:上海六國元首峰會直播報道

歐陽夏丹資料

歐陽夏丹,女,1977年7月28日生於廣西桂林,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1999~2003年8月在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工作,主播過《上海早晨》、《新聞夜線》等節目;2003年8月進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工作。2003年10月20日~2009年6月17 日主播經濟頻道每天早晨7:00~9:00的《第一時間》。其間還主持過各種大型活動,以及奧運特別節目《全景奧運》。2009年7月加盟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從2009年8月3日開始主播央視新聞頻道每天傍晚18:00~19:00的《共同關注》。2011年8月8日,歐陽夏丹和郎永淳加入《新聞聯播》的主持人隊伍中。

個人介紹

一直以自己的名字為榮:歐陽夏丹,估計全國都找不出一個重名的,這樣容易讓人記住,個頭不算太高,但已夠標準;長得不算漂亮,但氣質不差;聲音不算響亮,但蠻有磁性;性格不夠完美,但始終樂觀開朗,也還頗有人緣……這就是我。

我是幸運的,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但遺憾的是,似乎和正常時段的節目沒有緣分,看看我的黑眼圈就知道了,那不是起早就是貪黑的惡果,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感覺到城市的夜生活是什麼樣子了。沒轍,誰讓我喜歡電視呢!

除了電視,本人還有很多愛好,其中尤以球類運動為最愛,打過10年的排球,還拿過不少學校和單位裡羽毛球比賽的金牌,喜歡在球場上那任意揮灑、酣暢淋漓的感覺。如果有一天,你在球場上看到我,別忘了打個招呼呀!

從業經歷

在上海

歐陽夏丹先後主持了上海新聞綜合頻道的早新聞欄目《上海早晨》和夜間新聞欄目《新聞夜線》,憑借親和、不做作的主持風格逐漸受到了本地觀眾的喜愛。2003年,新的選擇擺在她的面前,一個是繼續留在上海,享受通過辛勤努力換來的果實;另外一個是前去北京,在央視經濟頻道主持新節目。

夏丹為是否辭職矛盾了兩個多月。愛才的上海台領導亦予以挽留。對到央視,她也有顧慮。在上海做的是晚間節目,生活也比較規律。但做早間節目就不一樣了,看的人少,而且對個人生活影響極大。猶豫中,一通電話幫夏丹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她打電話給大學班主任。他說,如果你想要安逸的生活,那就留在上海;如果你想挑戰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潛力,那就去北京。

北漂生活

2003年10月,骨子裡喜歡接受挑戰的夏丹交出了辭職報告,並毅然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

在上海台,夏丹是正式員工,收入穩定,還買了房子。而在央視,最初她只是一個連進門卡都沒有的「臨時人員」。初到北京,夏丹住在一套40平方米、沒有暖氣的老式居民房,而且北京很乾燥,總需要開加濕器;家裡的菜是酸辣風格的,但在北京,一吃辣就咳嗽。

更大的考驗來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強度比上海高很多,而且最初夏丹很不適應搭檔馬斌的播報節奏,因為壓力過大,最初的幾個月裡,夏丹的身體頻出問題,她經常要到醫院打吊針。「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獻給《第一時間》。」這是夏丹的一句名言,做早間節目的她必須接受一份「非正常時間表」:凌晨五點起床,五點半到單位,七點到九點直播,九點下班,回家吃過午飯後開始補覺,兩點起來通過鍛煉恢復體力,晚上八九點鐘準備入睡。

樂觀面對困難

夏丹愛運動,大學時是一個不錯的排球副攻手,但到了央視,下午才有時間的她根本找不到球伴;晚上朋友們在外聚會,她卻只能在家醞釀睡意……熬過闖京的艱辛,歐陽夏丹現在的生活總算是安逸多了,但她現在仍是打車來回的「無車族」,為的是可以在出租車上多睡會兒覺,她在上海買過兩套房子,不過都已賣掉。而2006年底買的北京東四環精裝公寓至今因為裝修質量問題修修補補,以至於今日她還與媽媽住在租的公寓中。歐陽夏丹是樂觀的,但很少人知道她在很小的時候,家裡就遭遇過不幸,正是那個艱難歲月的磨礪,讓她現在一直可以堅強地面對一切困難。

博客自傳

歐陽夏丹可以說是央視「新銳主持人」的代表,她2003年8月進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工作,10月開始主持早間節目《第一時間》,正是通過這個節目,讓全國觀眾記住了歐陽夏丹。進台不到三年,夏丹在2005年便獲得了央視十佳主持人。對於成功,夏丹在博文中坦言,她「更看重第一次」,因為正是很多「第一次的成功」,才讓她順利走到今天。 以下是博客原文:

歐陽夏丹說,她的家鄉桂林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漓江的柔美,象鼻山的意趣,城市環抱著山水,青翠蘊涵著靈秀,這個被桂林山水滋養出的南方女子,渾身透著一股靈氣。她才氣逼人,氣質絕佳,似乎每次出現就是為了讓人眼前一亮。

有人說,這樣的女子總是更容易被幸運女神眷顧。

上高三的時候,老師告訴她北京廣播學院正好要在桂林招生,鼓勵她去報考。考試在省廣電局,那年有幾千人報考,最後只錄取了她一個。

臨近畢業,上海電視台到廣院選人,儘管歐陽夏丹長相並不出眾,但台長親自拍板,說:「她的內涵會給新聞節目注入一種新鮮的血液。」而當時廣院已經決定保送她讀研究生,去上海就是違約。上海台無怨無悔地為夏丹向學校交了「悔約金」,廣院也為她保留研究生入學資格兩年,幸運得一塌糊塗。

四年後的2003年,央視二套經濟頻道在全國各頻道「海選」主持人。二套節目組負責人每天從早到晚開著電視機,充當星探。又是歐陽夏丹,這個笑似飛花的女子,再次讓人眼前一亮,試鏡之後成為入選者中的首選。

為什麼她總能碰上「好事」、一帆風順呢?就在別人羨慕嫉妒的時候,歐陽夏丹卻沒有時間春風得意。當更多人對「不屈不撓」的精神讚賞有加時,她卻更看重第一次的成功。因為正是很多「第一次的成功」,才讓她順利走到今天。

她一上初中,爸爸就開始生病住院,還要做化療,家裡的經濟條件也明顯縮水。這讓調皮愛玩的歐陽夏丹突然清醒了,「好像一下子懂事兒了」,從初一開始,成績就突飛猛進。但改變她一生的還是班裡的一次演講比賽。

看她光知道學習,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班主任羅宗昌就鼓勵她參加班裡的演講比賽,還耐心地陪她一遍遍地練習。結果,她在全市獲得了演講比賽第一名。這第一次成功給了她巨大震撼:原來自己有這麼大的能量、這麼大的潛力!從此,她一發而不可收,初一到初三,連續三年獲全市中學生演講比賽第一名。

高中學習緊張而充實,她又參加了學校排的話劇《項鏈》,並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這次成功讓她更加自信,也明確了自己的興趣傾向。所以,她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報考北京廣播學院,並在幾千人中脫穎而出。

在廣院,她的文化課成績是第一名,但專業一般。畢竟,在語言能力上,北京的同學有明顯優勢。但她並沒有「認命」,每天清晨6點,她就起床,到學校的操場上,對著白楊和核桃樹練聲。到了第二年,沒有老師督促,堅持練聲的同學也少了,而她還一直堅持著。因為堅持,大二時,她的文化課還是第一,而專業課已到中上水平。

老師總是喜歡進步快的學生,於是推薦她去主持學校藝術節的「歌手大賽」。這讓她感到頗為緊張,因為廣院的學生普遍都很活躍,在這類場合會動不動就起哄、叫倒好。但是那晚,同學們一直安靜地看節目,沒有人起哄鼓倒掌。她再次靠自己的實力,在廣院取得「第一次成功」。這也讓她更加自信,更加從容,後面的成功就順理成章、接踵而至了,甚至有些爭先恐後。

更大的成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每天凌晨4:30,兩個鬧鐘加一部手機把她喚醒,喚醒她進入工作狀態。不管雨雪風霜,她都要直奔自己的崗位。

即便已成為央視「新銳主持人」的代表,歐陽夏丹依然沒有止步,又在分階段地制訂一些學習計劃,補充一些新聞的知識,加強英語學習,向一個雙語主持人的目標邁進了。

第一次成功很重要,而不斷爭取「第一次成功」,其實就是蓄勢待發、厚積薄發。成功也正因如此才會可持續發展。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