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春節吃團圓飯的寓意是什麼?

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春節吃團圓飯的寓意是什麼?

春節的時候趕回家吃一頓團圓飯,是每個在外工作的人共同的心願,熱乎乎的團圓飯是遊子的思念,那麼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呢,春節吃團圓飯的寓意是什麼?春節是一年中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想瞭解春節更多相關內容,就2020年春節專題吧。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在南方,團圓飯一般有十幾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魚,因為這是漢字“富裕”的諧音。

在北方,團圓飯大多是餃子,全家人一齊包,這是一種把美味肉餡包在圓形的薄面皮裡的食品,包好後,用開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熱熱鬧鬧地聚餐。“餃子”具有象徵團聚的意思。

傳說吃團圓飯的原因是由於年獸,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人們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熬,稱作“年關”,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春節吃團圓飯的寓意是什麼?據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除“疫癆之鬼”,這是除夕的由來。除夕夜,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夜達旦不眠為守歲。古代人吃年夜飯時,桌上放一個燒的很旺的火爐,全家人圍著火爐吃年夜飯,因此也叫“圍爐”,不是日子過得紅火興旺。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因為一年之中大家都很忙,只有過年才能團聚在一起,所以特別重視除夕的團圓。

吃年夜飯,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綵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