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由來有什麼說法?為什麼要祭拜灶王爺?

小年的由來有什麼說法?為什麼要祭拜灶王爺?

「過了臘八過小年,小年幾天便新年」,這個序曲中所唱到的小年,正是打開春節大幕的關鍵點。小年到底是什麼概念呢?關於小年的由來,大致又有什麼樣的版本呢?

小年即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顧名思義,這一天最主要的就是要祭祀灶王爺。在北宋時期,我們還沒有小年這種叫法,而是稱之為「交年節」,即這一天代表著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發展到南宋時期,則是稱為「小節夜」,直至今天,我們才簡稱之為小年,其概念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是在大年夜到來之前的小高潮。

而小年的日期之所以沒有完全統一,主要是受區域文化的影響。正如有一句話所講,「官三民四船五」,簡單來說就是在以前,官家的人視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百姓視臘月二十四為小年,而水上的人家則是視臘月二十五為小年。有這麼一種說法,說是在南宋時期,北方是主要的政治中心,而受到官家的影響,因為多數人會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遠離政治中心,故而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將小年定於臘月二十五。

而關於小年的由來,則又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但在最被人們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裡,灶王爺卻是個很普通的平民,名為張生。傳說張生在娶妻之後,本因生活所迫需要外出打拼,但在張生成功並且腰纏萬貫之後,他卻回到家休掉自己的結髮妻子,並終日在外花天酒地,好不逍遙自在。單好景不長,張生最終也落得個傾家蕩產,甚至不得不出門以乞討為生。而有一日,張生乞討到了前妻家門前,他在羞愧之下,一頭鑽進灶鍋底下燒死了。

這種前所未聞的死法,倒是成功引起了玉皇大帝的注意,而玉帝也覺得張生尚且還知道羞愧,可見不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仍舊是有的救的。又因為張生是死於灶鍋之下的,玉皇便讓其擔任灶王,要求其觀察民間百姓的行經,並於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即我們所說的小年。也因此,民間就流傳了要在小年這一天,祭拜灶王爺,以祈求來年平安和如意。

關於小年的由來大致就是如此了,而小年這一天,除了祭拜灶王爺,還存在貼春聯、剪窗花、掃塵土等習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