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過年嗎?除夕和春節有什麼區別?

除夕是過年嗎?除夕和春節有什麼區別?

關於中國節日文化和傳統,其實存在很多相似,或者是容易讓人混淆的概念,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更加上心,多去重視和瞭解的。除夕是過年嗎?這兩個概念有多少重合的點呢?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因而又稱為大年三十,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在古代還有許多雅稱,如除攤、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而在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還得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並且往往通宵不眠,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守歲。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廣義的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所以也就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則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以「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在除夕和正月初一,過年的氣氛達到最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歲尾。而初一是一年的開始,過「年」之後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一,都是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除夕是過年嗎?對於這些耳熟能詳的概念,我們有責任去瞭解其文化。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