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的形成與卦序問題

六十四卦的形成與卦序問題

 《周易》包含六十四卦。每卦的經文分為符號和文字兩部分。這種符號名為卦畫,它是由陽爻(—)和陰爻(--)兩種基本符號組成的。陽象徵天,陰象徵地,天地生萬物,象徵萬物是陽陰結合的產物。當然,陽、陰也可以象徵父母,由父母的結合而生子女。有天而後有地,天地人生,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將兩爻加上一爻,三爻構成一卦,就可以得到八種形式,成為八卦:1.乾,2.坤,3.艮,4.兌,5.坎,6.離,7.震,8.巽。

朱熹《周易本義》載有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本於虞翻納甲說之月象)八卦互相重疊,兩兩相配,可得六十四卦。

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周易》表明了重卦的方式。

八卦相重,上面的八卦名為八經卦,下面的八卦可名八緯卦。經卦和緯卦如何排列關係到卦序的問題。

帛書的上卦順序為:乾、艮、坎、震、坤、兌、離、巽。前面四陽卦象征男性的由少而壯,由壯而老。艮為少男,坎為中男,震為長男。

帛書的下卦是由下列方式決定的:

12348765

八經卦——乾、艮、坎、震、坤、兌、離、巽的數,陽卦以加數表示之,陰卦以減數表示之。其次,四陽卦與四陰卦相配,則為

四對卦作為下卦,下卦每對之數皆九。經卦之數用八,緯卦之數用九,前者本於河圖即八卦,後者本於洛書,即九疇。

八經卦與八緯卦相重,則得六十四別卦。六十四卦分為八組,八經列於八組之首,其數序為1乾,9艮,17坎,25震,33坤,41兌,49離,57巽。今列六十四卦表及其卦序於下:

(注)帛書卦名與今本異者,有:鍵(乾),婦(否),掾(遯),禮(履),無孟(無妄),狗(妮),根(艮),泰畜(大畜),蘩(賁),箇(蠱),習贛(坎),襦(需),辰(震),泰壯(大壯),餘(豫),少過(小過),川(坤),嗛(謙),林(臨),登(升),奪(兌),卒(萃),欽(鹹),勒(革),隋(隨),泰過(大過),羅(離),潛(晉),乖(睽),箅(巽),少蔌(小畜),中復(中孚)。

帛書的卦序和今本的卦序不同,這個問題,必須交代清楚。

帛書八卦的卦序,含有意義,但六十四卦的卦序,並無意義。八經卦和八緯卦相重,由於八卦的順序可以作出多種排列,因此排列出來的六十四卦的順序,也有多種,並非僅有帛書的卦序一種。但排出的多種卦序,也必然是無意義的,只是六十四卦而已。六十四卦的卦序,必須加以人工的組合。所以今本《周易》卦序是經過《周易》作者精心編排的。帛書卦序在於提供素材,至於利用這些素材作成器物,則是今本卦序的任務了。

卦皆成偶,其配合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正對,另一是反對。正對卦為兩卦相應各爻陰陽互異,例如,乾坤兩卦;反對卦為兩卦的顛倒,例如震艮兩卦。《序卦》孔疏:“今驗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變。覆者,表裡視之,遂成兩卦,屯、蒙、訟、師、比之類是也。變者,反覆唯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坎、離、大過、頤、中孚、小過之類是也。”其所謂覆者,即反對卦。其所謂變者,即正對卦。

就八卦而言,帛書配對與今本有同有異。正對卦不包含反對卦,故僅有一種排列方式,乾只能與坤成對,坎只能與離成對。至於反對卦,因其包含正對卦,故有兩種排列方式,震與艮為反對卦,震與巽又為正對卦;兌與巽為反對卦,又與艮成正對卦。

正對卦表示矛盾的同一性;反對卦表示矛盾的鬥爭性。

帛書八卦配對,全用正對卦,在於表示六十四卦的相生。今本八卦配對,半用正對卦,半用反對卦。乾坤、坎離屬正對卦,震艮成對,巽兌成對,屬反對卦。帛書八卦滋生六十四卦之體,今本八卦顯示六十四卦之用。

帛書六十四卦的序列雖無意義,但八卦的經卦和緯卦,俱有意義。其八卦的配對乾坤為否卦(坤下乾上),艮兌為損卦(兌下艮上),坎離為既濟卦(離下乾上),震巽為恆卦(巽下震上)。四卦聯結起來,意思是弓箭射而有恆。否為婦,為月,為弓。損者,箭發有損,故損指箭。帛書《老子》中,損字作雲,雲者雲之本字。《易•文言》:“雲從龍,風從虎。”雲龍指箭,風虎指弓。又損省作員,《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篇:“聊樂我員”,意思是說:以射箭為樂。《韓詩外傳》引作“聊樂我魂”。雲為箭,箭象徵日,日落為鬼,其射月之光為魂,故魂象徵箭,與員同義。

今本八卦配對,乾坤為否卦,坎離為既濟卦,震艮為小過卦(艮下震上),巽兌為中孚卦(兌下巽上)。四卦的意思是:弓射而箭中。

今本卦序是經過作者精心組合的。組合的原則,計有以下幾條:

1.八經卦配對,艮震兌巽四卦組成兩對反對卦,即震與艮為偶(震、艮),巽與兌為偶(巽、兌)。這與帛書八經卦的配對,以艮兌為偶(艮、兌),震巽為偶(巽、兌)者不同。帛書卦序取五行相生,今本取五行相勝。

2.六十四卦中,有每對只有正對關係而無反對關係者,共八對,計為:乾與坤,坎與離,泰與否,隨與蠱,頤與大過,漸與歸妹,小過與中孚,既濟與未濟。其餘五十六卦皆為反對卦,不取正對卦,例如:

以上四卦,縱為反對卦,橫為正對卦。今本卦序屯蒙為偶,而不取屯鼎為偶;革鼎為偶而不取革蒙為偶。

3.今本卦序由支幹組成。天干之數為十,地支之數為十二。由於支幹包含陰陽五行,表示支幹的數字隨之有所變動,例如:陰陽之陽是地下之陽,猶如在母體的嬰兒。母子合為一體,故其數為一;但子與母有別,故亦可視之為二。因此,天干之數,既可為十,又可為十一。十二地支表示陰陽五行時,其數可用七。陽陰各用一字,五行各用二字。

今本卦序共分五組:第一組是地支七卦;第二組是天干十一卦;第三組是第一組七卦的倍數,計十四卦;第四組是天干十數的倍數,計二十卦;第五組十二支卦,計十二卦。五組卦數合計為六十四卦。

五組卦中有三天干卦(第二組和第四組)象徵乾,又有三地支卦(第一組和第三組)象徵坤。乾坤為天地之兩儀。第五組的十二支卦象征太極。兩儀居太極之中,此之謂“易與天地准”(《系辭傳》)。

4.今本卦序與經文分篇存在問題。向來無人注意及此,值得一說。今本經文分篇,上經三十篇,始於乾卦,終於離卦;下經三十四卦,起於鹹卦,終於未濟卦。上下經不相對稱,值得懷疑。現在知道卦序是按支幹編排的,五組卦中,前三組共得三十二卦,後二組亦得三十二卦。由此可知,經文分篇,上、下經各為三十二卦。鹹恆兩卦,應屬上經,言奴婢處於陷阱。鹹恆兩名指天地,奴婢(萬物),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義,也指弓箭(長、久,即《老子》所言長生久視)。《序卦》中論鹹恆兩卦,有大段文字,昔之易學家以其不似篇末文字,故置之下經之首。此種分篇錯誤,不知始於何時。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