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濕度影響財運

家裡的濕度影響財運

在古代,風水師們非常重視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陽府第,而囑人莫住背陰之宅。風水書中說: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陽開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長壽,迎天沐日無憂愁。還強調山牆應如何如何,院牆應如何如何等,這些除了急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衛生條件外,還對保持住宅的氣溫有極大關係,居室中氣溫過高或過低都將導致不良的後果。

住宅的小氣侯要能保證居住者機體溫熱的大致平衡,不使體溫調節機能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能有良好的溫熱感覺、正常的工作效率和休息睡眠,保持溫熱平衡或體溫調節機能狀態正常,是指在住宅內,人們正常衣著,安靜或中度勞動的情況下,機體的產熱量、體溫、皮膚溫度、皮膚發汗量、散熱量、溫熱感覺以及其它的有關生理指標(呼吸、脈博等)的變化範圍不超過正常的限度。因此住宅小氣候的各個因素都必須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在時間上的空間上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一般情況下,人在居室內在時間較輔助用房內為長,故應以保證居室的微氣候適宜為主,適當考慮輔室。通常認為在住宅中舒適的保證率達65-70%者為適宜的臨界標準,保證率達80-90%者作為最適標準。

通過實驗和理論和推算,夏季室內的適宜溫度為21-32℃,最適範圍為24-26℃;冬季室溫為19-24℃最為舒適。如果採用18-20℃,濕度為60%,房間也是舒適的,這樣的溫度相當於冬季婦女在室內換衣服時,不致於感到冷的界限。目前,世界氣候整個變得溫暖起來,人們的住宅溫度感也開始要求高溫了。如在起居室和臥室和臥室要求22-23℃,餐廳要求20-22℃,廚房因有熱源和要活動,總希望溫度保持在20℃左右等等。

財富有情,與財有緣才能充實自己的荷包,對於財富,最好還是能夠財奔人,而不是人奔財,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與財富的緣份,而在家居風水裡添加一些佈置,可以提高與財富的緣份。介紹幾個又好用又有效的小方法,以供參考:

1.在門前入口的地毯或腳踏墊下,放上一串五帝錢,進出時則自然雙腳踏入來,富貴帶進來,如此便可帶進滿坑滿谷的錢財!想旺偏財者,身上可佩帶五帝錢,以增進財氣運勢,如將五帝錢(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等錢幣串起,掛在腰間

2.在家中的財位放置五種顏色(白青黑赤黃)的水晶碎石,可增加貴人緣及財運,工薪階層亦能得加薪或升職,也可自制一個小荷包,在包裡放置水晶碎石也可。能產生出源源不絕之開運招財能量磁場,也將助您一整年的財運順心、凡事心想事成!對投資的人來說,則妙不可言,護佑自己財運旺盛,更有助於集中精神,增強本身氣場。

3.植物不僅本身可以有綠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可以分生旺和化煞兩種:凡闊葉類,常綠的是有生旺作用;凡有尖刺如仙人掌類是化煞作用。今年旺位有東方和西方,可在該方位上放上生旺的植物,又今年衰位在南方和北方,若家中南方和北方有窗,可在窗台放上化煞植物化解。

4.財氣位的催財是很重要的,往往直接影響個人財運,可在財氣位放貔貅或金蟾,這種是見效快的方法。財位宜明亮而不宜昏暗,明亮則生氣勃勃,故在此財位宜有陽光或燈光照射。

人體適合的室內濕度

一般來說,人體在室內感覺最舒適的溫度是15—18℃為宜,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或者相對濕度小於35%,且室內氣溫超過25℃以上時,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你就會有熱的感覺。若氣溫超過35℃,這時人體的汗腺開始啟動,通過微微涔汗散發積蓄體溫,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就會感到頭昏腦脹,全身不適和疲勞,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酷熱難熬。

相反,當氣溫低於4℃以下,你會感到寒冷。當室溫在8—18℃時,人體就會向外界散熱,加上室內微風吹拂流通,室內相對濕度在40%—60%之間,你會感到身體舒適健康。濕度對人體的影響,在室內舒適溫度範圍內不太明顯。但在28℃、相對濕度達90%時,你就會有氣溫達34℃的感覺。這是因為濕度大時,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高,蒸發量少,人體排泄的大量汗液難以蒸發,體內的熱量無法暢快地散發,因此,你就會感到悶熱。

僅僅從相對濕度來講,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50%,因為在這個濕度範圍內空氣中的細菌壽命最短,人體皮膚會感到舒適,呼吸均勻正常。根據氣象專家統計,當相對濕度達30%時,中暑的氣溫是38℃,當相對濕度達80%和氣溫在31℃,體質較弱的人有時也會引起中暑,如果冬天遇到低溫高濕天氣,人們就會感到陰濕寒冷。

空氣濕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研究表明,溫度過大時,人體中一種叫松果腺體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較大,使得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濃度就相對降低,細胞就會「偷懶」,人就會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長時間在濕度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還容易患濕痺症;濕度過小時,蒸發加快,乾燥的空氣容易奪走人體的水分,使皮膚乾燥、鼻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氣侵入時,極易誘發呼吸系統病症。此外,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時,都有利於一些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和傳播。科學測定,當空氣濕度高於65%或低於38%時,病菌繁殖滋生最快,當相對濕度在45%-55%時,病菌死亡較快。

相對濕度通常與氣溫、氣壓共同作用於人體。現代醫療氣象研究表明,對人體比較適宜的相對濕度為:夏季室溫25℃時,相對濕度控制在40%-50%比較舒適;冬季室溫18℃時,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燥、疲倦、食慾不振;冬季濕度有時太小,空氣過於乾燥,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患上感冒。據科學試驗,在氣溫日際變化大於3℃、氣壓日際變化大於10百帕,相對濕度日際變化大於10%時,關節炎的發病率會顯著增加。

人體致死的高溫指標與空氣濕度也有很大關係。當氣溫和濕度高達某一極限時,人體的熱量散發不出去,體溫就要升高,以致超過人體的耐熱極限,人即會死亡。因此,我國規定災害性天氣標準為,長江以南最高氣溫高於38℃,或者最高氣溫達35℃,同時相對濕度高於61%;長江以北地區最高氣溫達35℃,或者最高氣溫達30℃,同時相對濕度高於64%。

夏季,濕度增大,水汽趨於飽和時,會抑制人體散熱功能的發揮,使人感到十分悶熱和煩躁。冬天,濕度增大時,則會使熱傳導加快約20倍,使人覺得更加陰冷、抑鬱。關節炎患者由於患病部位關節滑膜及周圍組織損傷,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減弱,無法適應激烈的降溫,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劇。如果濕度過小時,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喪失,人感覺口乾舌燥,甚至出現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和鼻出血,並誘發感冒。

調查研究還表明,當相對濕度達90%以上,26℃會讓人感覺31℃似的。乾燥的空氣能以與人體汗腺製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將汗液吸收,使我們感覺涼快。可是濕度大的空氣卻由於早已充滿水分,因而無力再吸收水分,於是汗液只得積聚在我們的皮膚上,使我們的體溫不斷上升,同時心力不勝負荷。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