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的財神節是哪一天

中國民間的財神節是哪一天

 財神節,中國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一般是農曆七月廿二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傳說此日是財帛星君生日,但是在中國民間財神又有文武之分,所以逢年農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財神爺的日子。中國民間通常掛燈籠以祈來年豐收。很多人也去中岳廟財神閣奉請財神希望能保佑自己財運大好。

我國各地為什麼選擇七月二十二日為財神節,在那天紀念財神爺的生日?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吃羊肉糊前兒而不吃大肉糊茄兒呢?

民間認為,財神爺就是趙公元帥。西寧的財神趙公明的誕辰被選擇在七月下旬最順理成章不過了。七月二十二這一節日不見於西寧以外的河湟地區,正說明是從在西寧經商的商人那裡來的。果不其然,過去在七月二十二這天,專門經商的山陝人在山陝會館和南山寺財神殿聚會誦經。後來一些山陝人定居西寧,保留了這種風俗並影響及鄰舍,於是乎西寧人這天家家焚香敬神,禮拜財神。

吃茄兒固然有嘗新的成份,吃羊肉也是為了敬財神。在中國民間,財神被認定為回族人,其原因是回民善於經商,精通生財之道,所以又有大量西域胡人識寶的傳說。回民按伊斯蘭教教規吃羊肉而不食大肉。財神爺當然也不例外。於是,財神節倘用大肉糊茄兒不僅不能討得財神的喜歡,反而會引起反感,惹出事端。所以七月二十二盛行吃羊肉糊前兒以敬財神。

今天作為傳統節日菜的羊肉糊茄兒仍然為西寧人所喜愛,甚至登上大雅之堂,一些飯店在酒席上也堂而皇之的上這道菜了。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