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個人資料

李紈個人資料

 

姓名李紈國籍中國民族漢出生地金陵職業守寡在家,照管小姑,臨時管家畢業院校金陵名宦之家信仰心如槁木,養好兒子主要成就兒子爭氣

李紈,字宮裁,賈珠之妻。珠雖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在大觀園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書中描寫是“數楹茅屋”,外面“編就兩溜青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儼然是一派“竹籬茅舍”的農家風光。這個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慾、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後來探春結社的時候,李紈就自定了個“稻香老農”的雅號。作者對李紈這個角色是用同情及讚美的筆觸描寫的,她的形象既是賢妻良母也是個典型的一個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的犧牲品。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時,李紈抽到了預示個人性格及後來命運的梅花簽,上有“竹籬茅舍自甘心”之句,出自宋代王琪的《梅》一詩: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風流說到今。

賈珠與李紈生下一個男孩賈蘭。由於賈珠早死,年紀輕輕的李紈就成了寡婦。再休提繡帳鴛衾,只留下鏡裡恩情。李紈一心一意,“惟知侍養親子,閒時與小姑針黹而已”。人們說她“心如枯井”。正是因為李紈的這種表現,讓賈府家長們完全放心,所以李紈被允許搬進了只有姑娘們才有資格居住的大觀園。在大觀園中,李紈住的地方叫稻香村,“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裡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李紈進入大觀園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們搬進園。春天還沒有過完,也就是一個月左右,李紈就提出要辦詩社。李紈提出辦詩社,充分說明,李紈的內心並非“心如古井”,而是湧動著波濤,期望著變革,充滿著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但李紈是謹慎的,她沒有去操作她的創意。直到將近半年以後,八月,賈探春才醒過來,撿起李紈的構想,發出帖子,邀集眾人創辦詩社。李紈並不與賈探春爭功,一聽到消息,立刻趕到賈探春那兒,稱讚賈探春“雅的很”。李紈採取一系列行動來支持賈探春、支持詩社。一是自薦為掌壇人。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為社址。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議“極是”,不要再用姐妹叔嫂這些俗稱,“何不大家起個別號”,並且第一個為自己起了個別號:“稻香老農”。自詡為“霜曉寒姿’的老梅,“竹籬茅舍自甘心”。四是出了個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鳳做監社御史,好解決經費問題。李紈知道,沒有錢,是什麼好創意也沒法實現的,是萬萬不能的。為了讓王熙鳳就範,李紈對王熙鳳發動炮轟:一口氣送給王熙鳳“無賴泥腿市儈”“下作貧嘴惡舌”“黃湯灌狗肚”“狗長尾巴尖”“潑皮破落戶”“楚霸王”的系列雅號,“恨不得將萬句話來並成一句,說死那人”,有如獅子博兔,勢不可擋,顯現了她性格中的奇光異彩。

李紈這個要錢的辦法,是主動進攻。又是創新之舉。王熙鳳居然甘拜下風。說我不答應你,“豈不成了大觀園的反叛了!”王熙鳳非常清楚,大觀園眾女兒的心,與李紈是相通的。王熙鳳知道,不能與李紈對抗,也用不著與李紈對抗。李紈在權力鬥爭中已經棄了權,只不過說說狠話、快活快活嘴巴而已。所以,王熙鳳從未對李紈施以報復。這二妯娌只有矛盾而無對抗,和平共處了一生。五是李紈提出了詩社第一社的詩題——詠白海棠。李紈的運作,很快使賈探春的提議落到了實處。李紈社會活動的潛在能量,讓人吃驚。她如果有王熙鳳那樣的機會,未嘗不是一個傑出的經營管理人才。可惜的是,一個寡婦身份,使她的這份才能無以施展。

從進大觀園之後、從建立詩社之後,李紈完全變了一個人,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她的笑容,聽見她的笑聲。她既寫詩,又評詩,活躍異常。她和姐妹們一起,利用詩社,向封閉、窒息她們生活和心靈的綱常名教發起了挑戰。我們發現李紈的詩,知識廣博、內蘊豐富。賈寶玉對李紈評詩,稱讚有加,說她:“善看,又最公道。”曹雪芹通過詩社,寫出李紈的才和情,讓我們看到她平日的無好無為,是不得不為,是在禮教壓迫下的犧牲。李紈並不是與世無爭,心如死灰。曹雪芹越是寫出李紈性格的光彩,越襯出她心中的愁苦是多麼深重。

稻香村黃泥院牆中,“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真叫“滿園春色關不住”。李紈就是這關不住的紅杏。在蘆雪庵賞雪聯句時,李紈有一個出乎人們意料的舉動,她罰賈寶玉去妙玉那兒乞紅梅。賈寶玉與妙玉,有著說不清的情誼,大觀園內,人人心中有數。李紈分明在用這種懲罰,調侃賈寶玉。這裡,流露出李紈對男女友情的一種同情、一種關切、一種鼓勵,甚至,也流露出一種羨慕、一種渴望、一種嫉妒。這是難得的窺視李紈內心性意識的冰山一角。不過,她採取的是東方式的可以意會不可語達的詩一般空靈的方式,這是李紈式的“意淫”。

事實證明,性這種心理能量不會自然消逝,它只會以一種被改寫的程序顯示出來。外在的壓抑將李紈的能量主體改寫成道德主體,她在一種道德的束縛下變形地消解慾望,消解能量。紅學家們考證,曹雪芹的原書中,李紈的兒子賈蘭,成人之後,參軍立功,修成正果,不料也陷入人生怪圈,早逝了。李紈唯一的希望與寄托全落空了。《紅樓夢曲》給李紈的曲目是《晚韶華》,雖然她陰騭積兒孫,雖然兒子好容易“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卻“昏慘慘黃泉路近”。李紈的悲劇,是徹頭徹尾的,從內到外的,留給人們無限的感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