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民個人資料

蘇民個人資料

 蘇民個人資料

北京人藝著名表演、導演藝術家、濮存昕的父親蘇民,8月28日凌晨於家中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89歲。

蘇民,原名濮思荀,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聯理事。40年代起就致力於進步話劇運動,1952年,北京人藝成立,蘇民便到劇院,成了人藝的第一代演員。1996年,他以70歲的高齡,在影片《鴉片戰爭》中出演道光皇帝。

2016年8月28日,於家中睡夢裡安然離世,享年89歲。

  個人經歷:

蘇民先生原名濮思洵,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柘塘鎮地溪村人,自幼隨父遷居北京,在北京人藝舞台上,蘇民先後扮演過《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格洛莫夫,《膽劍篇》中的范蠡等多種類型的角色。導演過《在街道上》、《紅色火車頭》、《老師啊,老師》等。1999年擔任《蔡文姬》的復排導演。

人物生平:

1926年生,江蘇省溧水縣人。

1941年-1944年北平市立第三中學高中畢業。

1944年-1946年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二年級肄業。

1946年參加中共北平市地下黨,在黨領導下的祖國劇團任團委、演員、並參與組織北平市戲劇團體聯合會任常務委員。

1952年參加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歷任演員、導演、副院長、藝術委員會主任、現為離休幹部。曾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委員。

1993年引導演話劇《李白》獲文化部文華獎,1994年因話劇<天之驕子>獲北京市第一屆金菊花獎。

曾在話劇《蔡文姬》中飾周近、《雷雨》中飾周萍、《膽劍篇》中飾范蠡、《智者前慮、必有一失》中飾葛路莫夫。

曾導演過話劇《老師啊老師》、《王昭君》、《遛早的人們》、《李白》、《虎符》、《天之驕子》、《蔡文姬》。

1996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在電影《鴉片戰爭》飾道光皇帝。

幾十年來多次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舉辦表演學員班、培養出各個年齡段的出色演員,為北京人藝舞台後繼有人做出貢獻。

著作有《關於戲劇藝術審美的規律》、《論焦菊隱導演學派》。

現任中國老教授協會文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6年8月28日,於家中睡夢裡安然離世,享年89歲。

  演藝經歷:

蘇民原名濮思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聯理事。

40年代起就致力於進步話劇運動。在北京人藝舞台上,先後扮演過《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格洛莫夫,《膽劍篇》中的范蠡等多種類型的角色。導演過《在街道上》、《紅色火車頭》、《老師啊,老師》等。1999年擔任《蔡文姬》的復排導演。

1954年,第一版<雷雨>在北京人藝上演,當時的導演是夏淳,演員有胡宗溫、童超、蘇民、於是之、鄭榕、刁光覃、朱琳、趙韞如等。這一版本的《雷雨》彙集了北京人藝迄今為止最優秀的演員,成為北京人藝歷史上的巔峰之作。

提到蘇民,也許除了老一輩對話劇熟悉的人,現在沒有多少人能羅列出他曾經輝煌的作品了;但一說濮存昕,幾乎是路人皆知。

很多人不知道,這兩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名字,卻是一對真正的父子———蘇民原名濮思荀,因為是江蘇人而改名叫蘇民;而我們通常念的“濮”(Pǔ)這個姓,其實應該念第二聲(Pú)。

我們多麼想當然地誤讀了一些人和事,正如我們想當然地將4月24日至28日於上海演出的話劇《建築大師》歸入“沉悶無趣”這一類。

蘇民主演過《蔡文姬》、《雷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膽劍篇》等話劇;1964年改行當導演,先後擔任《王昭君》、《李白》、《虎符》、《天之驕子》等劇目的導演。很少出現在銀幕。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扮演水鏡先生,在電影《鴉片戰爭》中扮演道光皇帝。

  職業生涯:

提到蘇民,也許除了老一輩對話劇熟悉的人,現在已多沒有人能如數家珍的羅列出他曾經輝煌的作品了,但一說濮存昕,就沒有人不知道了。在北京三中的校友回憶錄裡,他的原名是濮思荀,後來因為是江蘇人就改名叫蘇民。

蘇民和當時叫王潤森的藍天野是同學。1943年蘇民還上著中學,同學們辦了一個沙龍劇團,在三中的小禮堂演了一出曹禺的《北京人》,這是蘇民第一次看話劇,結果一下子就把他給看迷了。過了一年,兩人一起考進藝專。又有人演戲,藍天野就拉著蘇民參加了曹禺另一部作品<日出>的排演,扮演的角色是黃省三。蘇民從此下了水,也就再也沒有上岸。

從那時候起,兩個人就開始了親密的合作,比如說辦班壁報,常常蘇民約稿,藍天野畫畫,建立起一種合作交流的關係。藍天野第一次看的話劇就是蘇民參與演的一個話劇。蘇民於是順理成章的成了藍天野演話劇的引路人。而且兩個人在劇團裡頭不止是演出,還兼做道具、美術師、畫畫,幾乎什麼都做,不多久,自然變成了多面手。有時多到二三十個人物的妝他們兩人也全包了。年輕時對話劇舞台和戲劇表演充滿了好奇、充滿了熱情,無意之中為今後的話劇生涯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底子。後來藍天野與兩個班的同學創辦了海燕文學社,蘇民也較勁的組織了一個沙龍劇團。1944年中,藍天野在來自解放區晉察冀挺進劇社的姐夫石蘭的幫助下,組建了祖國劇團。

蘇民當時在沙龍劇團、祖國劇團是台柱子,屬於當家小生。在藍天野秘密入黨不久,蘇民也跟著加入了黨組織。1946年春天,沙龍劇團、祖國劇團和一個歷史比較長的北京劇社合併成為骨幹力量,組織成立了一個北平戲劇團體聯合會。簡稱北平劇聯,開始了沿著進步的道路辦戲劇的活動。先後演了李健吾的《青春》、《郭沫若的伙夫》、張真的《嫦娥》,以及《沉冤》、《群英鸞飛》、《狂歡之夜》。

蘇民在做<李白>導演的時候,從劇本中獲得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李白在進、退兩字的中間徘徊。中國文人進則兼濟天下,退者獨善其身…所以李白的詩才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為什麼愁,不是愁自己沒飯吃,是愁天下,是愁天下的百姓,胸懷天下。於是,蘇民把好多好多自己的生活體會和對歷史使命的深層次理解,都用到了戲裡…李白到白帝城底下…讀一句詩、喝一口酒,四口酒一夜就過去了,背靠背睡過一宿,相互珍惜不知道東方既白,這種意境、這個舞台時間,觀眾一看就懂了。這件事著實讓蘇民受用和自豪了很久。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