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血型者的快樂人生

稀有血型者的快樂人生

  大部分人只知道自己的血型,是A、B、O或者是AB型。事實上,在我們中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們身上流淌的血液在漢族人群中每千人只有三個人擁有,他們是一種「稀有血型」的人群,也即是RH陰性血。

  在血液中心的檔案中有一群稀有血型的獻血志願者。一旦血液中心需要采血,他們就會為一些陌生人獻出自己的血液。他們都知道同類血型的人本來就較稀少,大家只有相互幫助,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才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忙。

  因其血型稀有,這一人群反而成為一班最樂於互相幫助的人群。

  個案一

  餓著肚子去救人

  主角:張先生,28歲

  去年四月,張先生路過天河體育中心附近的采血點,想到自己還沒獻過血,於是他坐下來獻了200毫升血液。這件事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他獻了血就離開了。

  幾天後,他接到一封陌生的來信。這封來自廣州市血液中心的信件告訴張先生,他的血液是一種稀有血型,稱為RH陰性血。這種血型在漢族人中相當少有,大概只有千分之三左右。張先生記得,當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還咨詢他是否願意留下自己的聯繫電話,以便日後急需用血時可以聯繫他前來獻血,張先生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工作單位等資料,成為一名志願的長期獻血者。

  從這個時候起,張先生才知道自己的血型是一種稀有血液,他沒有覺得特別擔心。但是,他突然間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一些責任感,覺得自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那些比較刺激的遊戲或探險活動,他曾經熱衷過,而今卻覺得最好少玩一些。

  過了半年左右,血液中心沒有聯繫張先生,於是他又來到采血點,獻了400毫升血液。這一次獻血後,張先生主動告訴采血的工作人員自己是RH陰性血,並且再次確認了自己的聯繫方式。

  過一段時間的一天傍晚,那天張先生正打完球,準備吃晚餐的時候,血液中心突然打來電話稱:一位RH陰性血的小孩子要動手術,正急著找血,而血庫中沒有這種血,只有在人體上馬上采血。因此在數據庫中找到了張先生的聯繫電話。

  張先生說,當時正餓著,想吃完飯再去。但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很著急,因為孩子的手術已經不能再等,當晚一定要進行了,除去採血等其它必要的時間,幾乎沒有時間來等待,哪怕半小時。於是,張先生提著球拍打車到血液中心,馬上抽了血。

  這時距他上次獻血的時間還不到三個月,而按規定,兩次獻血之間要相隔半年以上,但張先生顧不上這麼多了,也沒告訴醫生自己剛獻了血。張先生說,當時還聽說孩子的家庭境況不是很好,推遲動手術的部分原因是擔心買不起這種較貴的血,他曾提出來說,不要把他的這次獻血記錄在獻血卡上,而是直接送給手術的孩子,這樣孩子的父親就不用支付血的費用,但是按醫院和血站的規定卻不能這樣,這讓他覺得對那個孩子有幾分抱歉。

  這一次獻血,因為當時剛做了運動,並且沒吃晚餐,所以獻血後有點頭暈,但過幾天就好了,也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只是現在看來,手上的針孔還沒有消除。

  日常生活

  他說:弱勢群體應該互助

  張先生說,從得知自己是一種「稀有血型」後,也沒有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同,但也會比較留意同樣是RH陰性血的信息。有一次,在網上的一個論壇裡,看到有位網友尋找RH陰性血的人,因為那位網友的太太是RH陰性血,正懷著孩子,先生擔心太太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輸血,想提前聯繫好一些同樣血型的人,以防萬一。張先生趕忙打電話與這位網民聯繫,但那位孕婦是A型RH(-)血,而張先生是B型,所以沒辦法提供幫助。

  張先生覺得,作為稀有血型者本人,是一個弱勢群體,這個群體的人只能互相幫助,在有需要的時候共同渡過難關。血液中心曾告訴他,會成立一個RH陰性血型獻血者的聯誼會,他正期待著在這個聯誼會上認識一些同樣血型的人。

  人物印象

  張先生似乎不是善於言談的人,他覺得自己這樣做沒有什麼值得寫的地方,只是因為有人需要,而他剛好能夠做到,就做了,這麼簡單而已。

  在他不多的言談裡,他說過,因為自己稀有血型的事實,讓他知道了要珍惜自己的身體,也知道,自己對於別人,還是一個有用的人。

  個案二

  四年獻了1400毫升血

  主角:黃小姐

  四年前,黃小姐還在咸陽老家的時候,看到別人去獻血是很勇敢的事情,於是她也在城市廣場的采血點獻了血。

  她還記得那天的經歷,采血點的工作人員驗證了她的血型後,很驚訝地說:「我在這裡采血,還沒見過這樣的血型。」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是RH陰性血,而且是AB型,是特別稀有的一種血型,在漢族人口中僅有萬分之三左右。

  在老家幾年裡,她又獻了三次血,每次都是200毫升,後面的兩次都是咸陽血液中心聯繫她去為一些急救的病人獻血。

  去年8月,她來到廣州工作。因為知道自己血型稀有,她到廣州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廣州的獻血辦留下自己血型資料及聯繫電話,成為一名志願獻血者。當時她原本還準備在天河采血點獻血,但工作人員認為,不如將有關資料留下,等有必要的時候再通知她前來獻血。

  AB型RH陰性血者的比例本來很少,但是在最近一年裡,廣州AB型的RH陰性血需求量特別大,短短半年多時間裡,張小姐就獻了兩次血。她記得兩次都特別緊急,第二次還是為一名孕婦獻血,需血量特別大,這一次她獻了400毫升。

  黃小姐性格開朗,一說起話來就滔滔不絕,這麼多次獻血經歷,她覺得是自己人生經歷中的財富。能盡自己一分力去幫助別人,對她來說是很快樂的事情,而且她也相信,當自己需要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自己。

  也許是因為自己總是樂於向別人提供幫助,在黃小姐眼中,周圍的人們也是一樣熱情而樂於助人。

  有一次,她接到廣州獻血辦打來的采血需求電話時,正在和公司的同事開會。但同事們一聽到有這樣的事情,馬上讓她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幫助別人,公司的老闆也非常支持。

  在咸陽和廣州共有四次獻血是為急救的病人獻血的,但她從來沒見過自己幫助過的病人。黃小姐說,「不見面也好,病人肯定是在最需要的時候才尋找獻血者,如果見了面,說不定病人心裡也會有一些不安的心理。既然想幫他,也就沒必要讓他覺得不好受吧。」

  血液中心說

  他們是寶貴的「活體血庫」

  在廣州市血液中心,每年不斷上升的獻血人群中,RH陰性血的獻血者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平常,廣州市獻血辦每發現一名稀有血型獻血者,都會如獲至寶,立即將這一血袋做上特殊記號,並保存在特定的環境裡以備急需。

  但是即便是這樣,血庫裡的稀有血液還是遠遠不夠,甚至經常處於零保存量的狀態。於是,每一次收到醫院發來的稀有血輸血需求時,都要在「活體血庫」——獻血志願者求助。因此,建立一個稀有血型者的資料庫就顯得很重要。血液中心已經初步設立一個稀有血型庫,在得到對方同意作為長期獻血者後,將這些志願獻血者的資料分別建檔,每次需要采血,就從志願者中採用。

  由於在廣州的稀有血型者多數都是外來的「新客家人」,甚至是在穗工作的外國人,這些人群的特點就是流動性大,而每次用血時大多是情況緊急,再加上獻血者需要有半年恢復期,工作人員還要精打細算地安排獻血人選。可以想像,要盡快找到合適的獻血者也是一次爭分奪秒的考驗。

  但是,廣州市獻血辦負責RH陰性血的趙醫生告訴記者,大部分志願者一接到電話就會盡快趕來;有一些志願者每逢更換電話,也會主動通知獻血辦;還有一些外地來廣州工作的人,在第一時間裡到廣州獻血辦記錄資料;而一些曾接受別人幫忙的稀有血型者,一旦自己的身體恢復正常,也加入了獻血者的行列。說起這一些事例,趙醫生在平靜中透著感動。

  小知識

  RH陰性血

  人類紅細胞血型由多達二十多種血型系統組成,ABO和RH血型是與人類輸血關係最為密切的兩個血型系統。當一個人的紅細胞上存在一種D血型物質(抗原)時,則稱為RH陽性,用RH(+)表示;當缺乏D抗原時即為RH陰性,用RH(-)表示。RH陰性血在白種人中比例較高,約15%,而漢族人中比例極少,僅有千分之三左右。如果再考慮ABO血型系統,各種血型的比例就更少了,其中AB型的RH陰性血只有萬分之三。

  血液只能同型輸注,也就是說A型RH(-)只能輸給A型RH(-)血,B型的只能輸給B型的RH(-)血。因此RH(-)血的患者一旦需要輸血,就只能在同類血型中尋找。

  記者手記

  簡單卻關乎生死的幫助

  血型的稀有,讓這批獻血志願者知道自己是對別人有用的一個人。

  在採訪的時候,我時常感動於獻血者的平靜,他們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說出來的地方,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是平凡的一個人,卻總是在有人最急需的時候,伸出手,讓自己的血液流進他人的身體,成為幫助他人渡過難關的關鍵。

  對他們來說,幫助別人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對於被幫助的人來說,他們的幫助卻是關乎生死的大事。

  編輯:燕子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