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血型分班是偽科學嗎?

按血型分班是偽科學嗎?

(華商報/圖;畢傳國/漫畫)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花園小學今年的一年級新生分班,採用了依據血型分班的原則。新生報名時,除了要帶相應的住房證、戶口簿外,還要帶學生血型的醫院證明。(8月27日《現代快報》)

  忽然想到孔子,這位中國古典教育界的「先驅」和一代宗師,其畢生可謂種桃植芳、誨人不倦。史傳,其門下弟子有三千之眾,稱賢者七十有二。不妨來看看這個「超級」教育班級的基本人員構成:有父子(性情迥異)同列門牆的,如顏路和顏回、曾點與曾參;有其父「賤而惡」的冉雍,有「桀驁不馴」的子路,有以「言語」著稱的子貢,有「訥於言」的仲弓……這個被後世視為「經典」的教育大集體,其成員不僅出身和家庭背景迥異龐雜,個人資質、稟賦、性情、愛好等更是五花八門。設若,孔老夫子對之進行血型搭配組合,並類別性教化之,那位「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的顏回,還能毅然堅守本性嗎?那位父惡而己有德的冉雍,還有被格外看重並教輔的可能嗎?

  近年來,星相星座說、血型說迅速席捲人們的世俗生活領域,甚至成為一些人交朋識友、媒嫁婚娶的判斷指南,在科學文明日漸倡行的今天,此種風潮出現是很值得憂慮的。以「血型性格學」為例,它最早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由日本學者古川竹二提出的。實際上,主流學術界經過許多嚴肅的心理學調查,以及對性格與基因關係的理解,基本傾向於否定血型與性格之間的聯繫。

  依附這種近乎「偽科學」的血型論來進行教育「技術」上的重組,本身就是對教育文明的誤導和褻瀆。實質上,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極具傷害性的:其一,它變相強化了以血型說為代表的人文「偽科學」學說的蠱惑力,其很可能對這些剛剛開始思想啟蒙的小學生產生深遠且消極的影響;其二,它極易造成「血型壁壘」,在這種公開的血型分類原則下,會不會自動生成一個個以血型為選擇標準的學生群體?其三,假若在某個學校、某個時間段,恰巧出現了整體成績較為優異的某個血型群體,那麼,它是否會促成血型優異論的荒唐出爐呢?(來源:華商報;作者:陳陽)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