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個人資料 國學大師南懷瑾人物生平

南懷瑾個人資料 國學大師南懷瑾人物生平

南懷瑾1918年出生於浙江樂清,他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是儒釋道的傳播者,著名的國學大師詩詞歌賦以及周易卜卦修行程等方面都有所研究,南懷瑾是連主席都很尊敬的一位國學大師,南懷瑾的生平事跡,跟隨星座名人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譜名南常泰,浙江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1918年出生於浙江樂清柳市區地團鄉地團葉裡。1949年春赴台灣後,相繼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教授。1966年,南懷瑾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邀請下,到台灣三軍各駐地巡迴演講。《論語別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爭相翻印。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晚年在江蘇太湖大學堂傳道。其論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領域,其生平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哲學。於2012年9月29日於中國蘇州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年95歲。

中文名:南懷瑾

別名:南常泰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18年3月18日

職業:學者

代表作:《論語別裁》《老子他說》《金剛經說什麼》等

主要成就:國學研究

外文名:NanHuaijin

國籍:中國

出生地:浙江樂清柳市

逝世日期:2012年9月29日

畢業院校:國立藝術院,中央軍校,金陵大學

信仰:儒釋道

人物介紹

南懷瑾,1918年出生於浙江樂清柳市區地團鄉地團葉裡(今翁垟街道地團社區橋頭村)。譜名南常泰,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南宅殿後村,其父在地團葉經商搬遷至地團葉。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中國當代國學大師之一。

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1952年併入南京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台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及其他大學、研究所等教授。1960年,胡適讀了《楞嚴大義今釋》,表示讚許。1966年,南懷瑾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邀請下,到台灣三軍各駐地巡迴演講。《論語別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爭相翻印。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一直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作出巨大貢獻,眾所皆知。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及佛、道兩家數十種著作,又經英、法、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韓國、羅馬尼亞等多種語言翻譯流通。其門生博士,自出巨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等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近年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

南懷瑾非常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反對五四運動,認為五四運動「打到孔家店」是偏激、片面、盲目的,並未真正理解儒家學說(本觀點南懷瑾所著書《論語別裁》中有詳細介紹),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南懷瑾先生認為中國能歷數朝甚至外來統治仍不亡,乃是中國文化不亡所致。故近幾年來大力推動兒童讀經運動,希望能將讀中國古書的基礎往下扎根,以挽回目前中國人幾乎對中國自身文化毫無認識的大斷層。惟其兒童讀經運動,以推動「中、英、算」三者並進,非獨厚中國國學也。而所注重之讀經部分,又以四書五經為主,尤以四書為重,冀能為中國孕育出經世濟民之材,而非詩詞歌賦之材也。

國學大師南懷瑾於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於蘇州太湖大學堂安詳的與世長辭,享年95歲。

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人物生平

早在五十餘年前,作為國學大師的南懷瑾先生即在台灣傾全力講述、印行傳統文化經典,從學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間大眾,先生不辭辛勞,奔波教化三十餘載,內容涵蓋儒、佛、道及諸子百家,兼及醫卜天文、拳術劍道、詩詞曲賦,著述凡三十餘種,立足時代科學精神,將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推進到一個新的、更加璀璨奪目的文化層面,開拓了全新的學術視野,其影響之深遠必將是劃時代的。其後,先生又奔走於美國、香港、歐洲等地,雖偶於經貿領域度化,然其根本心願仍在中華傳統文化之弘揚,蓋以文化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數十年來,南先生雖旅居海外,然心懷故土鄉梓,深切關懷著祖國大陸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晚年尤甚,諄諄教導海外眾多弟子赴大陸投資,引進先進科技,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並率先在大陸投資1286萬美元修建金溫鐵路,籌集巨額善款在大陸南北十餘所高校設立「光華教育獎學金」,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愛心……凡此種種,令人深為感佩。

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浙江省樂清柳市;

國立藝術院第二期畢業;

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

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畢業;

1943年春,虛雲老和尚赴重慶弘法,南懷瑾得見虛雲老和尚。

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期間在峨眉山中鋒大坪閉關三年。(為了修學)

離藏後赴昆明,講學於雲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

1949年春前往台灣,相繼受聘於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講學。

1971年創辦《人文世界》雜誌。

1976年到1979年閉關於鬧市三年。

1985年旅居美國,成立弗吉尼亞「東西學院」。

1988年移居香港。80年代末,南懷瑾開始籌資興建中國國內第一條合資的鐵路金溫鐵路(1992年開建)。

1993年應妙湛長老之邀到廈門南普陀寺主持「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

1998年6月11日,金溫鐵路正式通車。

2000年由南先生任理事長的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將「兒童中華文化導讀」活動向祖國大陸及華人世界全面推廣。

2004年移居上海。

2006年在江蘇吳江的太湖之濱,創建太湖大學堂。

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於蘇州太湖大學堂與世長辭,享年95歲。

人物傳記:

南懷瑾,浙江樂清人也,其先自河洛徙焉,瑾幼承庭訓,入私塾,習四書五經,稍長,涉諸子百家,會通文史。弱冠,入川,時抗戰軍興,瑾投筆從戎,部勒戎卒,墾殖邊陲,執教中央軍校,有聞。後隱青城,復遁峨眉,潛心道術,閉關三年閱盡道藏。

國朝立,赴台,輾轉諸學府,教授諸生。後旅美,尋徙港。國朝五十六年,入居上海。懷瑾常存崩壞之憂,睹道德淪喪,人文絕沒,夷學恣肆,浸體傷骨,慼慼不已,汲汲難止,遂建太湖大學堂於吳江,以圖興復焉。

瑾傍貫三教,淺說儒典,平易佛語,純樸道術,皆能通達,學者百姓習而無礙,雖與桓、玄異,然宏法揚道,略與釋道同。

門生數千,遍及三地,或遇而師焉,或慕而師焉,或誠而師焉,多過客,如陸王弟子綿延繼學者,罕也。高業者或有,闕。薄期而卒,執政電唁。

君子曰:至聖攻乎異端,亞聖放淫熄邪,懷瑾芒鞋竹杖,鮮與世事,其道或有不盡矣,秘牽密通,不足任使,捐資築路,何可論功?雖然,其溫恭儉讓,博物洽聞,好學善施,柔而不犯,文而有禮,亦君子哉!至於白話著文,迎合潮流,或不傳焉!壬辰冬六藝書院仕隱君試撰。

總結:南懷瑾對於弘揚中華文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他本人也是一個充滿了智慧,幽默風趣的人,從他的字裡行間和言談舉止就可以看出來。

你可能喜歡:

甄子丹李連傑 甄子丹李連傑為何關係不好

林熙蕾郭富城 林熙蕾郭富城合拍大尺度電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