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梅艷芳的星座,梅艷芳個人資料

歌手梅艷芳的星座,梅艷芳個人資料

歌手梅艷芳的星座是什麼?梅艷芳成名曲目有哪些?梅艷芳在音樂上,她風格多變,2009年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定,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那麼你想更加深入的瞭解歌手梅艷芳嗎?

梅艷芳圖片

梅艷芳個人資料

中文名:梅艷芳 

外文名:Anita Mui,

別    名:何加男(契父何冠昌所起,非本名)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星    座:天秤座 

血    型:B型 

身    高:168cm 

出生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油尖旺區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30日 

職    業:歌手、演員、慈善家等 

梅艷芳代表作品

《壞女孩》

《夕陽之歌》

《親密愛人》

《胭脂扣》

《川島芳子》

梅艷芳主要成就

連續五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華語女歌手全球個唱場次最高紀錄 

梅艷芳人物簡介

梅艷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TVB當家花旦,歌手,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西合浦,歌影雙棲發展藝人,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及首位女會長。梅艷芳被稱為“樂壇大姐大”和“舞台女王”,因其形象百變,還被稱為“百變天後”和“東方麥當娜”。1982年,梅艷芳在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奪冠後簽約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1987年梅艷芳以電影《胭脂扣》拿下金馬獎、香港金像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后冠。梅艷芳與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合稱為“三王一後”,標誌著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的輝煌極盛期。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子宮頸癌病逝,終年40歲。2014年3月,梅艷芳遺囑公開,舅舅獲教育基金。2014年7月18日,梅艷芳銅像豎立在香港星光大道。2015年12月10日到12月22日,梅艷芳的遺物管理機構匯豐信託舉辦了“LAST BUT NOT LEAST——最後芳華”拍賣會,其新秀獎盃129萬賣出。

梅艷芳演藝經歷

1981年,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現名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拉開帷幕,梅愛芳為自己和妹妹報了名,然而最終只有梅艷芳晉級決賽,姐姐便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她身上。梅艷芳回憶當時的自己只想爭取個好成績,不讓姐姐失望。1982年,她以一曲《風的季節》奪得大賽冠軍,其低沉磁性的嗓音和沉穩大氣的颱風給評審留下深刻印象,著名作曲家黃沾給了滿分,顧嘉輝則以藝術無滿分為由硬扣一分,媒體報道“分數勝亞軍幾條街”。就這樣,19歲的梅艷芳嶄露頭角,不久後便簽約當時的唱片業巨頭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正式踏入歌壇。

1983年,梅艷芳推出第二張唱片《赤色梅艷芳》,其中主打《赤的疑惑》一炮而紅,唱片也拿下五白金銷量。著名形象設計師劉培基為其精心打造的形象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令她丟掉了初出道時“徐小鳳第二”之名。就這樣,一代巨星冉冉升起,梅艷芳伴隨著香港流行樂壇輝煌時期的到來而越發紅火。

20世紀80年代,以粵語為主的香港本土音樂迎來黃金時期。梅艷芳在粵語歌壇的華麗盛世大紅大紫,舞台形象從早期的一反傳統到後期的高貴華麗,期間不斷創新求變,憑借精湛的歌藝、多變的裝束、誇張的濃妝和大膽的表演,引領粵港地區一個時代的潮流,開啟了華語流行樂壇“百變形象”的先河。以往的華語樂壇,歌後以周璇、鄧麗君等甜美細膩的風格為主流,梅艷芳的出現打破傳統,憑一身時尚不羈的形象和大膽前衛的表演紅遍香江。梅艷芳出現之後,歌手的表演不再限於“聽”,而從此多了“看”。她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流行時代,雖基於粵語的地域性,梅艷芳的歌曲傳唱度有所局限,卻無可掩蓋其獨闢蹊徑的卓越貢獻,成為華語流行樂壇“包裝時代”的先行者。

“梅艷芳是香港八十年代最紅的女歌手,也是香港重要的流行文化標誌之一:她唱過《壞女孩》的叛逆,也唱過《似是故人來》的典雅;唱過《烈焰紅唇》的性感,也唱過《夢裡共醉》的傳統。她的風格是中國與西洋的結合,彷彿香港這座城市的時代文化縮影。”(樂壇人物評價)

1983年,梅艷芳的音樂天賦開始得到認可,在當年的東京音樂節上獲得亞洲特別獎,成為備受矚目的樂壇新星。1984年推出唱片《飛躍舞台》,與上張專輯相比,這張專輯少了三十年代的哀怨而多了八十代的時尚,鮮明的時代形象已然展現在初出茅廬的梅艷芳身上。1985年推出唱片《似水流年》服裝設計師劉培基把梅艷芳包裝成“男兒漢”,西裝加上墨鏡和寬墊肩給人以豪邁的感覺,一舉打破了傳統女性的溫婉形象,給香港大眾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著名音樂家喜多郎作曲,是梅艷芳音樂生涯中最經典的粵語歌之一。

1985年推出的另一張唱片《壞女孩》則在業內外製造了異常轟動的話題,這是梅艷芳紅透香江,奠定香港樂壇一姐地位的唱片,打破了當時香港唱片的銷量記錄。《壞女孩》一曲不僅歌詞大膽,梅艷芳的表演和裝扮也時尚前衛。挑戰傳統的嘗試很快引致強烈反響,一度遭到電台的禁播。但是《壞女孩》在公眾中卻廣受歡迎,一舉拿下八白金銷量,成為香港本地銷量最高的唱片之一。可以說,《壞女孩》是第一首直接不避忌地描述女性情愛慾望的粵語流行曲,而梅艷芳任性不羈的叛逆造型和濃重的妝容,引領了當時粵港的潮流,自這一形象面世後,眾多香港女孩都追逐模仿她的髮型和有型有款的衣著。梅艷芳自此開始了自己的“百變舞台”生涯,同時也拉開了華語流行樂壇的百變序幕。

1985年12月,梅艷芳在香港紅館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百變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連開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聲勢之盛一時無兩。《壞女孩》之後百變系列正式登場,梅艷芳也逐漸顯露出她具有無限可塑性的氣質。如果說《壞女孩》還只是一個對情愛好奇的小女孩,那麼1986年推出的《妖女》,則讓梅艷芳搖身一變成為感情世界的性感女郎。《壞女孩》和《妖女》是梅艷芳早期前衛叛逆的兩個經典形象,隨後的《似火探戈》、《烈焰紅唇》、《淑女》、《夢姬》等前衛的女性形象,正是《壞女孩》和《妖女》的變奏和延續。這些打破傳統的性感形象配合梅艷芳的表演天賦和富有磁性的嗓音,一反傳統的時代潮流就此開啟。

1986-1987跨年,梅艷芳在香港紅館創下連開二十八場演唱會的紀錄,贏得“梅廿八”的稱號。1988年梅艷芳推出專輯《夢裡共醉》,形象一改之前時尚性感造型,而是走三、四十年代的復古路線。主打歌《夢裡共醉》是由著名電影《末代皇帝》的主題曲填詞而成,加上梅艷芳本身具有的傳統藝人氣質,令人在女中音的娓娓道來之間,彷彿置身昔日的十里洋場。同年,梅艷芳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韓國漢城奧運會參加“奧運前奏大匯演”,與美國著名女歌手珍妮傑克遜同台演出。1990年梅艷芳在香港連開三十場個人演唱會,隨之而來的“梅三十”稱號將其事業推向一個巔峰。當時的香港樂壇正值輝煌時期,資深歌手雲集,後輩新人迭出,競爭極其激烈,而梅艷芳卻穩坐香港樂壇“最受歡迎女歌星”寶座五年之久(1985-1989)。此外,她在1987-1989連續三年於同一年奪得電影最佳女主角及音樂最受歡迎女歌星獎。80年代的她獲獎無數,推出過多張白金唱片,開過多次世界巡迴演唱會,更獲得香港藝術家年獎“歌唱家獎”和香港八十年代“十大演藝紅人”,使她成為那個時代無可替代的“天皇巨星”。

八十年代的梅艷芳開創了樂壇先河,她的舞台表演聲色藝俱全,以獨特的形象和挑戰傳統的音樂重新定義了華語流行曲,創造出一種前無古人的中國女性舞台形象。她的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唱來帶著獨特的霸氣;她的舞姿常是冶艷和性感的結合體,加上傳統女藝人的風情,隨時隨地迸發出攝人魅力,“百變梅艷芳”的稱呼也就此產生。

“梅艷芳的音樂裡,不只是唱曲那麼簡單。她是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將自己的千愁萬緒,將自己的愛恨,很真地披露在我們眼前。她在舞台上的即興,可以看到她對音樂節拍的敏銳感以及她那份信心,她不同的舞姿可以看到她澎湃的想像力,她在舞台上付出的體力,亦都反映到她的生命力,梅艷芳就是舞台。”

進入九十年代,由於從四歲半開始動盪的舞台生涯且樂壇新人輩出,梅艷芳決定退出競奪音樂獎項,尋找自己安穩的生活。也許成長於單親家庭,她的理想是如偶像山口百惠那樣急流勇退,在事業成功之後追尋一個幸福的家庭。梅艷芳於1990年公開宣佈退出競奪音樂獎項(其後所獲均為音樂致敬榮譽)。1991年初梅艷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張國語專輯《親密愛人》後決定暫別舞台,並舉行了“告別舞台演唱會”,共開30場,場場爆滿,她與歌迷在這次演唱會中都顯得難捨難離,場面非常感人。

然而三年時間匆匆而過,感情方面依然沒有著落,梅艷芳這才恍然自己離不開舞台,最終敵不過熱情的歌迷,於1994年舉行“感激歌迷演唱會”復出歌壇。雖然如此,她仍比以前低調了許多,謝絕了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對於音樂和舞台表演她更加重視質量,繼續尋求突破,並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公益慈善和栽培新人方面,對社會公益作出很大貢獻。自90年代中期起,梅艷芳逐漸轉戰台灣及海外市場,推出了多張高質量國語專輯。

復出後的梅艷芳依然形象百變,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氣質由最初的放蕩不羈漸漸轉為成熟高貴。不再領獎的梅艷芳更加注重唱片的質量。1994年,梅艷芳推出唱片《是這樣的》,中性帥氣的造型英氣逼人,此時的她無論是事業成就還是個人氣質,都展現出“樂壇大姐大”的風範。至此,梅艷芳過往專輯銷量累計突破一千萬張。此後,她又一連推出了《鏡花水月》、《女人花》和《床前明月光》等專輯,形象依然突破多變,歌曲風格多樣。其中《女人花》和《一生愛你千百回》等歌曲成為梅艷芳國語歌的經典代表。“中國風”歌曲《床前明月光》則是梅艷芳在新領域的一次嘗試,配合其魅力四射的獨舞演繹,充盈著濃厚的文藝氣息。1998年梅艷芳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成為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1999年初,梅艷芳受邀至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

“我領會到她的意思:就是死,她也情願死在舞台上”(梅艷芳紅館絕唱音樂總監 金廣誠)

進入新世紀後,梅艷芳不再活躍一線,卻更加積極致力於大中華演藝事業的交流合作以及提攜後輩。2002年為紀念加盟樂壇二十週年,梅艷芳傾力製作音樂大碟《with》,當中收錄她與十一位好友合唱的歌曲,專輯雲集香港樂壇不同時代的當紅歌星,演唱陣容空前豪華。同年舉行紀念入行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極夢幻演唱會),由於當年內地解禁,梅艷芳提出在京滬兩地開唱的請求,最終只獲准上海一場,亦成為梅艷芳人生中唯一一場粵語地區以外的內地演唱會。

2003年初,外界不斷傳出梅艷芳身體欠恙的消息。出於各方考慮,梅艷芳於9月召開記者會公開承認患癌,並表示有信心戰勝病魔,希望朋友和歌迷不要擔心,同時坦言不會改變工作計劃。同年11月,身患癌症的梅艷芳帶病踏上紅館舞台,舉行了人生最後的演唱會。謝幕一刻,她身披白色婚紗把自己嫁給了深愛的舞台。從五歲登台到人生謝幕,這個女子把自己大半輩子獻給了音樂,她是真正屬於舞台的百變女王。

2003年底,梅艷芳獲得兩項中國歌壇的致敬榮譽(中國金唱片獎“評委會藝術成就獎”和中國原創歌曲獎“傑出貢獻獎”),成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獎的香港歌手。2004年初,MTV亞洲大獎和音樂風雲榜追頒梅艷芳致敬榮譽,讚揚了這位亞洲天後奉獻音樂的一生。2009年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定,梅艷芳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曾有人用“霞玉芳紅”(林青霞、張曼玉、梅艷芳和鍾楚紅)來形容8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最具代表的女演員。事實上,梅艷芳是歌手出身,最初演戲算作副業,然而初出茅廬的一部《緣分》即讓她獲得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極大鼓舞了她闖蕩影壇的信心。1988年,一部《胭脂扣》轟動香港,憑借此片梅艷芳一舉拿下了金像獎、金馬獎、金龍獎和亞太影展四料影后,確立了她在影壇的地位。當時梅艷芳在歌壇大紅大紫,有著“百變天後”的稱號,而在其螢幕旅途中,同樣延續了“百變”的特色,拍戲涉足文藝、動作、喜劇等各類角色,且都拿捏得當,以自己獨特的氣質天賦,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的形象,演技倍受肯定與讚賞。

梅艷芳成名曲目

01.女人花

02.似是故人來

03.夕陽之歌

04.血染的風采

05.女人花

06.一生愛你千百回

07.孤身走我路

08.朦朧夜雨裡

09.相愛很難

10.只羨鴛鴦不羨仙

11.莫問一生

12.

梅艷芳獲獎記

電影獎項

2003    第8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    男人四十    (提名)    

2002    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男人四十    (提名)    

2002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男人四十    (提名)    

2002    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男人四十    (獲獎)    

2002    第6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男人四十    (獲獎)    

2002    第7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    慌心假期    (提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