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好運從何而來?

白手起家好運從何而來?

人的運勢能從白手起家開始嗎?白手起家如何創業?沒有本錢的創業可能嗎?做生意最不能缺的就是資金,如果啥也沒有的時候,你是怎麼來做的。如果沒有本錢的創業,你首先會想到的方法是幹什麼?在鄭博士的「好運與創業」培訓班上,鄭博士講解了如下幾個故事,目的是讓朋友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第一個案例:靠睡覺她年賺百萬

這個小標題有點玄乎:靠睡覺是啥意思?是那個意思嗎?當然不是!

靠睡覺她年賺百萬說的是哈爾濱的一個女人,遠走他鄉到上海奮鬥到年薪十萬的高薪開發區工作。

在一個小事過程中她發現了一個商機:一些白領階層,最缺乏的就是忙裡偷閒的多休息一會,舒緩身心疲憊,養精蓄銳。但公司一般是不許可放幾張床讓你休息的,她就想開個小旅館滿足這一部分人的需求。最早她只開了8個房間,每間房每小時5元。起名字叫睡吧,給職場的那些身心疲憊,離家離公司遠的人提供休息場所。

她辭掉了年薪十萬的工作,專心做這個事情,然而最初的生意並不好,沒錢的時候,父母給了很大的支持。怎麼樣能把生意做好,經過不斷的改造,改造成有家庭臥室型的模式,有素雅的窗簾,有溫暖的壁燈,床頭櫃上放些各種休閒雜誌,以及可以戴上耳麥可以欣賞的優美音樂等等,她的生意突然就好起來,睡吧的預定電話被打爆了。

因為床位的供不應求她又借錢擴展了200多平米,並按配套設施進行高中低檔,不同價格收費。之後她的睡吧又拓展了催眠業務。等等。再後來有人找她合作出資,現在以每年一家的速度發展。如今的她每年以100萬的收入進帳。

鄭偉建博士點評:

這個世界很公平。運勢好不好,不是說出來的,關鍵是瞄準了就去做,如果你什麼也不做,或許連現狀也難維持。

  第二個案例:免費宣傳尋商機

新一屆高校學生即將入學,熊雲飛的日子也日漸忙碌起來。他要「迎新」,但不限於一所高校。對於他來說,武漢所有高校的新生,都是他的目標客戶——他是靠做學生旅遊起家的「創」一代。

在江西,他的業務覆蓋到幾乎江西所有高校,但轉戰武漢市場之初,他卻遭遇種種不順,他又是如何扭虧為盈的呢?

第一桶金

年利潤近百萬元

2004年,19歲的熊雲飛就讀於廬山腳下的九江學院。和大多數新生一樣,融入大學生活從社團開始。2005年下半年,學校社團換屆,熊雲飛擔任社團負責人,開始組織采風活動。每次活動都會根據主題,選擇聚會地點。幾次活動下來,熊雲飛通過從景區拿團體門票的形式,賺了四五千元。

這讓熊雲飛產生了創業的念頭,2006年底,他和4個同學一起註冊了一家票務公司,從景區拿優惠票賣給學生,幫景區免費宣傳。

由於策劃得當,這個以學生為目標客戶的小公司也越做越大。2009年,熊雲飛和同學李根在九江盤下一家叫青悠的旅遊公司,還開設了兩家分公司,業務輻射到江西大部分高校,年利潤近百萬元。

水土不服

轉戰武漢一年損失30萬

2010年,公司在江西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熊雲飛向合夥人李根提出:想去武漢發展。

他有自己的考慮:武漢高校雲集,要走出去,武漢是首選之地。2010年9月,熊雲飛籌集50萬元註冊了武漢行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雖然闖蕩江西旅遊市場幾年,但初到武漢,熊雲飛遭遇了水土不服。由於在執照申請上出現問題,錯過了十一黃金周,加之對武漢市場的不熟悉,缺乏懂行的團隊人員,一年內,熊雲飛虧損了近30萬元。

他通過分析發現:相比於江西的高校學生,武漢高校學生對旅遊的要求更加個性化,而且整體消費水平明顯高於江西高校學生。在江西暢銷的旅遊產品,在武漢根本吃不開。

對症下藥

扭虧為盈一年利潤50萬

熊雲飛開始迅速調整思路,使產品多元化發展是當務之急,比如在主打班級團體一日游的同時,開始推週末兩日游活動,並且創新了露營和其他長線產品。此外,熊雲飛還督促領隊安排遊戲、夜晚活動等環節,使得公司的產品更具吸引力。

為了抓住學生客流,熊雲飛的公司在高校招募在校生當業務推廣員,並通過他們進行市場調查,學生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哪些活動能讓學生接受,並作相應調整,這樣的方式讓行悅迅速打開市場,2013年公司利潤近50萬元。

對於公司未來規劃,熊雲飛說:「我們請專人進行長線產品的開發,如西藏、尼泊爾、絲綢之路等線路的深挖。還將根據顧客不同要求,『私人定制』出特色產品。」

鄭偉建博士點評:

感覺就是商機,看你能不能抓住。我們要學習創造一種感覺,就是發現自己身邊的機會和需求。滿足這個需求或許就是一條成功之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