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是哪一天?這段時間養生保養最重要

末伏是哪一天?這段時間養生保養最重要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而末伏雖然已經在立秋的節氣裡了,但是氣溫卻仍舊非常高,不過好在末伏天一般只持續十天而已。那麼末伏是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的呢?在末伏期間需要注意哪些養生方式呢?

一、末伏時間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個階段,通常是指從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因此,2019年的末伏應該是2019年8月11日(己亥年壬申月庚辰日)到2019年8月20日(己亥年壬申月己丑日)。雖然很多人就得立秋之後溫度應該變得秋高氣爽了,但是處在伏天的溫度還是很熱的,一定要注意「秋老虎」才行。

二、末伏養生介紹

1.防秋老虎

雖然末伏處在立秋之後,但是正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此時正是「秋老虎」正凶的時候。由於暑熱容易傷心擾神,令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安。因此,這末伏期間也要適當的降溫,保持正常的作息規律,避免疲勞,及時補充水分。另外就是在末伏的時候,人的消化功能比較差,而且「秋瓜壞肚」,不宜吃太多西瓜,以免損傷脾胃。

2.末伏重清補,食療祛濕邪

由於三伏天濕氣熱氣比較重,所以末伏的時候不宜大補,應該以清補,健脾利濕為主。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比如蓮藕、綠豆、芡實、山藥、小米、紅豆等。或者服用末伏食療佳品——冬瓜薏米煲老鴨。因為鴨肉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冬瓜、薏米均可清熱利濕、利尿消腫。因而,冬瓜薏米煲老鴨是末伏時節首選的祛暑健脾利濕的湯品。

3.末伏護脾胃,循經按穴位

立秋之後的溫度並不會一下子就降下來,而且隨著秋季的到來,雨水也會增多,濕熱交替的情況,就容易出現濕熱邪氣。因此在這個時節脾傷於濕,容易導致飲食不化、食積、噁心、腹痛、嘔吐等,所以中醫認為「濕氣通於脾」,因而末伏養生最重要的就是健脾開胃。而在中醫學上面,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就能起到化濕、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效果。

4.莫貪寒涼物,免損脾胃陽

雖然末伏在立秋之後,但是白天的溫度還是非常高的,只不過到了夜裡比之前涼了一些。因為晝夜溫差變大,所以應該避免過度的吃冷飲、吹冷氣以免損傷了脾胃的陽氣,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可以在這段時間裡做一些戶外運動,振奮陽氣,促進脾胃運化,但是要以微汗為主,不宜大汗淋漓,容易導致自己失水過多。

5、吹空調要把握好「度」

末伏天的天氣溫度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大家還是會選擇空調、涼席等方式解暑降溫。但是進入末伏之後一定要把握好度,以免多度的吹空調給自己落下病根。因此,空調應該設施為28℃左右,晚上也要定時,不要整夜都開著。

2019年的末伏是從8月11日開始到20日結束,這段時間天氣溫度還是比較酷熱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養生保健工作,不然冬天非常容易犯病。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