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雷佳,雷佳個人資料,雷佳圖片

歌手雷佳,雷佳個人資料,雷佳圖片

雷佳個人資料

中文名:雷佳

外文名:LeiJia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省益陽市

出生日期:10月19日

星座:天秤座

身高/體重:165cm/48kg

職業:歌手

畢業院校:解放軍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代表作品:音樂:蘆花、復興之歌;歌劇:運河謠、木蘭詩篇、再別康橋

主要成就:

第三屆「金鐘獎」金獎

第十一屆青歌賽民族唱法金獎

兩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雷佳圖片

雷佳,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新國風音樂」倡導者與傳播者。作為中國新生代民歌的領軍人物,她曾於2003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聲樂大賽金獎,2004年獲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職業組民族唱法金獎,還有諸多她演唱的歌曲曾多次榮獲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大獎。她的演唱融民族、美聲、戲曲於一身,韻美純正,被業內專家贊為「最有靈性的歌唱演員」,被格萊美獎評委會委員Joshua Cheek譽為「最中國的聲音」。

表演風格

「新國風」音樂的代表

長期以來,雷佳演繹了很多傳統底蘊兼具現代風尚的主流音樂作品,這種演唱風格被稱為「新國風」。「新國風」,「國風」出自《詩經》,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如果說「國風」體現的是民族性和傳統性,那「新」則體現的是時代性和時尚性。根據這個定位,雷佳的「新國風音樂」將採取多種結合現代新傳媒、新藝術的手法,來展示傳統音樂的純美。

2011年6月12日「復興之歌——雷佳海峽兩岸青年交流音樂會」,再次融入了多種新國風的元素。其中,由雷佳吟唱林徽因的詩歌、現場誦讀林徽因的詩集、裝扮成林徽因的造型,緬懷這位才貌雙全、傾城傾國的才女,是「新國風」元素的一部分。和原生態的福建南音一起合作,把兩岸的「音樂活化石」一起搬上舞台,也是「新國風」元素的一部分。

最有靈性的歌唱者

雷佳被專家贊為最有靈性的歌唱者,她兼容並蓄,融戲曲、美聲、民族於一身,她的嗓音既有民族聲樂藝術家珠圓玉潤之音域,又有自身獨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靈秀,形成了大氣、唯美的演唱風格,在歌壇獨樹一幟。她音質清澈純美,富於變化,極具張力與穿透力,又極富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被專家、觀眾譽為「天籟之音」。

充分詮釋角色的表演者

從小學習戲曲表演的雷佳,在戲劇舞台上更展現了她獨特的戲劇天分,多次參加大型歌劇演出並任女主角,成功的塑造了多個經典人物形象:在民族歌劇《屈原》中飾演嬋娟、《再別康橋》中飾演林徽因、多次參加大型歌劇演出:歌劇《江姐》中飾江姐,歌劇《原野》中飾演金子,歌劇《雪白的鴿子》中飾演尕冬妹,水立方首演的兒童音樂劇《北京傳說》中飾演機器人妹妹、秧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中飾演青青等。如今,雷佳更是領銜主演總政歌舞團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劇《木蘭詩篇》,扮演女主角花木蘭,成功的赴日進行交流演出,並在中國大陸進行巡迴演出,在給觀眾奉獻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的同時,更是很好的傳承和發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為祖國放聲歌唱

雷佳連續多年參加國家級大型演出活動,並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活躍在世界的舞台上。其演唱的《蒲公英的天空》,這一「世界音樂」唱片把中國民歌帶到了歐美、亞非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唱片的發行在很多地區填補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空白;特別是2008奧運之年,受邀擔任《中華五十六民族之歌》音樂作品集主唱,此作品集被作為「國家禮品」贈送各國政要與使節,首次將「中華56個民族」的音樂全面帶給了世界!國慶60週年慶典群眾遊行儀式上,雷佳領唱歌曲《領航中國》,讓世界人民首次欣賞到閱兵式上的天籟佳音。此外,在民族歌劇方面,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演出形式,雷佳作為主演更是很好的扮演了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2009年雷佳領銜二代「木蘭」隨中國歌劇《木蘭詩篇》赴日本進行文化交流演出,贏得了日本各界的高度讚譽,更是得到了日本皇太子的親自接見。此次《木蘭詩篇》東渡扶桑,「天籟佳音」讓和平與友誼之聲傳遍東瀛。

個人經歷

雷佳,湖南省益陽市,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獨唱演員、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9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鄒文琴教授;2002年順利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2007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歌唱家李雙江教授。

雷佳的演唱兼民族、美聲、戲曲之美,涵渾大氣,靈秀韻致,被格萊美獎評委會委員Joshua Cheek譽為「最中國的聲音」。而作為「新國風音樂」倡導者與傳播者的雷佳,於2011年先後舉辦了以「復興之歌」為主題的兩場獨唱音樂會,她在用歌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自己特有的貢獻。

她先後出版《蘆花》、《蒲公英的天空》、《中華五十六民族之歌》、《旗幟》、《領航中國》等音樂專輯,並主演了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及《再別康橋》、《木蘭詩篇》、《米脂婆姨綏德漢》、《雪白的鴿子》、《屈原》、《江姐》等多部歌劇,曾為眾多影視劇演唱主題歌和插曲,如《呂梁英雄傳》、《最後的子彈》、《迎春花》、《辛追傳奇》等,並舉辦了「報答」、「復興之歌」等多場個人音樂會。

2003年,雷佳榮獲第三屆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聲樂大賽金獎,2004年獲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職業組民族唱法金獎。她還多次榮獲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大獎,並榮立三等功兩次。從2005年起,雷佳已經連續七年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

一直以來,雷佳以「唱響復興之歌,弘揚中華文化,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為使命。2008年,雷佳主唱的《中華56民族之歌》專輯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參與北京奧運會的各國政要和使節。2009年,國慶60週年慶典上,雷佳領唱了歌曲《領航中國》。從2009年11月開始,雷佳領銜中國歌劇《木蘭詩篇》開啟全球巡演之旅,先是在日本東京、北海道等地拉開帷幕,後又登上人民大會堂、上海大劇院、廣州大劇院完成了「七一」獻禮、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助威專場演出。2010年7月30日,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3週年,雷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圓滿完成「無擴音」演出音樂會版《木蘭詩篇》。當年9月13日,《木蘭詩篇》助陣俄羅斯「漢語年」,雷佳在俄羅斯最高藝術殿堂馬林斯基劇院成功「無擴音」演出,這是該劇院兩百多年的歷史中,首次有中國劇目上演,演出結束後,雷佳等藝術家被授予「卓越藝術家獎」。自俄羅斯演出歸來之後,雷佳領銜《木蘭詩篇》接連在深圳、瀋陽、西寧、西安等地上演。

除了執著於演唱事業,雷佳還熱衷公益、勸人為善。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5·12抗震救災、西南大旱、青海玉樹地震災害等活動中,她踴躍捐款並多次奔赴災區進行慰問演出。雷佳擔任了第22屆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和平形象大使」,被授予關愛未成年人黃絲帶行動「網絡文明大使」、「雷鋒精神宣傳員」、「綠色志願大使」稱號,並參與了「山花工程」助學行動、「母親水窖」工程等公益事業;2010年,被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評選活動授予「公益人物獎」。2011年,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聘為「文化助殘愛心大使」,並被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聘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活動愛心形象大使」;2012年榮獲「公益中國愛心形象大使」稱號。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