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有哪些習俗?舐牛食新吃伏面

小暑有哪些習俗?舐牛食新吃伏面

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民間風水習俗,所以人們通常會在小暑時節通過舉辦一些習俗活動,來寄托內心的美好願望。那小暑有哪些習俗呢?民間有什麼風俗習慣?

食新

民間很多地方有小暑「食新」的傳統習俗。小暑時節,農民們會把新收穫的稻穀碾成米,然後將新米煮成香噴噴的米飯,以供奉五穀大神和祖先。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新米嘗新酒,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以此來祈求日子能越過越好。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會在小暑這一天買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與老米同煮,古時候也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說法。

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小暑這一天,通常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閒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就會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夥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肉質肥嫩、香氣撲鼻,這個時節的羊肉口感最好,鮮嫩多肉有營養。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當時就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

吃伏面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過後就進入伏天。而入伏的時候,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都是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小暑舐牛

在山東臨沂地區,每到小暑,人們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小暑這天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民謠有:「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也代表著農民們祈求豐收的美好願望,所以會在小暑時節給自家養的牛改善伙食。

吃藕

此外,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吃藕來祝願婚姻美滿。而且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鉀和膳食纖維也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而小暑正式入夏,所以人們會在小暑時節吃藕,以此保佑身體健康婚姻幸福。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小暑習俗,但人們舉行這些習俗活動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了寄托美好願望,以此來祈求健康、平安、順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