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除夕夜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除夕夜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夜晚,因此從古代到現在保存下來很多傳統習俗,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去傳承下去。那麼讓我們來學習一下,除夕夜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吧?

1.年夜飯

年夜飯對於每一個重視家庭的中國人來說,是除夕夜的重頭戲。因此,在除夕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準備了最豐盛的菜餚來迎接這個夜晚。而且,年夜飯的菜品也有著不同的寓意。比如,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魚」,象徵著年年有餘。在北方,除夕夜還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

2.貼春聯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挑選寓意最好的大紅春聯貼在所有的門框上。一是為了增加春節的喜慶氣氛,二來是寄托未來一年的美好願望。當然,春聯也分為很多種類,按照它們使用的場所不同,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3.放爆竹

放爆竹預示著辭舊迎新的一年,在中國的除夕夜有著凌晨十二點準時燃放爆竹的習慣,來迎接全新的一年。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爆竹被煙花所代替,不過不管是哪種形式,都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新的一年的嚮往。

4.壓歲錢

壓歲錢是春節習俗之一,每年除夕夜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而且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不過,不同區域發壓歲錢的習慣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是在年夜飯之後便準備壓歲錢,有些則是等兒女熟睡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等等。

5.看春晚

春晚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因此,對於現代的人來說,每年的除夕夜無論是幹什麼,一定會開著電視看CCTV的春晚。

除夕夜的傳統習俗,你是不是都經歷過?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