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弘個人資料,袁弘女友,袁弘圖片

袁弘個人資料,袁弘女友,袁弘圖片

袁弘個人資料,袁弘女友,袁弘圖片

中文名:袁弘

外文名:Justin

別名:袁丁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北省武漢市

出生日期:1982年8月23日

身高:181cm

體重:70kg

血型:B型

星座:處女座

喜歡的演員:羅素·克洛、梅麗爾·斯特裡普、茱莉亞·羅伯茨

喜歡的歌手:張學友

喜歡的作家:二月河、鄭淵潔、金庸

喜歡的地方:武漢

喜歡的季節:秋天

喜歡的顏色:藍色,黑色

喜歡的運動:游泳

喜歡的食物:辣的

喜歡的動物:狗

喜歡的動漫形象:龍貓  

喜歡的收藏品:電影海報

最嚮往的生活方式:無憂無慮,自給自足

座右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

對自己的評價:不壞

形容自己是什麼動物:披著狼皮的羊

對幸福的認識:只要你細心體會,幸福無處不在,但要懂得珍惜

職業:演員

影迷名稱:紅豆、豆子

影迷聚集地:緣聚袁居袁弘官方論壇、百度袁弘吧

畢業院校:上海戲劇學院

主要成就:2011時尚先生盛典年度人氣男藝人

2012星尚大典傑出影視先鋒人物獎

代表作品:上書房、射鵰英雄傳、步步驚心

袁弘資料

袁弘,中國內地男演員,1982年8月23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2001級表演系本科班。2005年袁弘在央視清裝大戲《上書房》中出演男一號四阿哥弘歷,隨後在《少年楊家將》中出演耶律斜,在《新射鵰英雄傳》中出演楊康。袁弘的古裝造型英氣逼人,高大俊朗又不失書卷氣,每個角色都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最難得是出道至今,他都不驕不躁地完成每部作品,成為觀眾心中的優質偶像,也是很多製作人和導演眼中的80後最具潛質男演員。2011年袁弘在《步步驚心》中飾演重情重義的十三阿哥胤祥,獲得大眾的認可,而躋身當紅小生的行列。

姓名:袁弘

曾用名:袁丁

改名緣由:袁弘是父母最初想給他取的名字,可拗不過崇拜老師的爺爺,就取了「園丁」的諧音,叫做袁丁。但考入上戲後宣傳電視劇,港台地區的媒體和觀眾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取名叫「花匠」,因為他們並沒有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的說法,所以才改回袁弘,終於讓老爸老媽取的名字發揚光大。

小名:可可

暱稱:老袁、老O、袁萌萌、袁萌主、袁小紅、小弘花

其它外號:袁姓少年(孫興起的);橫店小王子(何炅起的,因長期在橫店拍戲而來);袁13、嫂子控、永不消逝的電波(出自《步步驚心》劇組);鳥人、小小鳥(陳龍起的,出自《少年楊家將》角色遼人耶律斜);阿姐(出自《太平公主秘史》角色阿羯那思慕);酸乳君(出自《巾幗大將軍》角色酸儒趙宇);Sunny Boy、Mr. 缺席先生(出自《轉身說愛你》劇組);小弘花(胡歌在袁弘30歲生日時起的);小袁子(上戲後門賣煎餅果子的老大爺起的)

袁弘緋聞女友

入行多年的江若琳,雖然先後與吳卓羲、周柏豪等傳緋聞,但其實全是煙幕,除了兩年前她在《小公主浪跡天涯》提及過的圈中男藝人有過火花外,感情生活一直交白卷。據可靠消息透露,江若琳最近終於有著落,真命天子是入行多年、曾與張衛健、徐熙媛及鄭嘉穎等合作拍劇,近日更憑內地熱播劇《步步驚心》十三哥一角為人熟悉的內地藝人袁弘,消息指二人已秘密暗裡交往一個月。

袁弘噓寒問暖

據《巾幗大將軍》幕後工作人員透露,江若琳進入劇組不久即成功「迷倒」袁弘,本性深閨、除工作外足不出戶的他,只要江若琳有份出席的飯局或K局,都會一改作風自薦同行,更在K局主動邀請江若琳合唱情歌,當時袁弘還不斷向江若琳投以深情眼神,曖昧關係早成劇組話題。

之後,袁弘發功狂追江若琳,主動與江若琳對劇本兼全天候噓寒問暖,更愛與江若琳玩小遊戲,二人經常在片場小聲說話大聲笑,旁若無人。二人在微博也不時打情罵俏,江若琳更以「趙大傻」暱稱袁弘;另早前江若琳在港宣佈簽約新唱片公司,袁弘也第一時間轉載消息,親密關係呼之欲出。

朋友觀察中

記者就消息求證身處象山拍攝《巾幗大將軍》劇的江若琳,她強調與袁弘只是好友,但卻沒有否定二人有發展機會,她說:「哎呀,是好朋友啊,十劃未有一撇,還在觀察中啦!(是否想拍拖?)當然想啦!但隨緣啦,你們不要比我媽媽還心急啦。」

個人經歷

求學趣聞

出生在武漢一個普通家庭的袁弘,有著跟同齡人相似的生活環境和求學道路。幼時的夢想是所有的學校都關門,變成遊樂場。上學的時候偏科,喜歡語文和體育。高中時是校學生會會長、校籃球隊隊長,做過被NBA球探看中的夢。在準備高考期間,某天受同學鼓動,他口袋裡揣著招生簡歷,手拿班主任字條,去學校門房給家裡打電話「想到北京去考試」,袁媽媽第一反應是:他又在變著法子想出去玩。知兒莫若母,袁媽媽瞭解袁弘沒有受過相關的藝術訓練,也缺乏所謂的家庭熏陶,「家人的職業都是跟藝術無關的,他們沒有這方面的意識。」袁弘描述他的報考經歷如同電影腳本:「我的一個同學要我陪他考北廣,許諾包路費。結果我過了面試,他沒過。他不死心,又拉我去考上戲。結果還是我過了,他沒過。」

考上戲時,老師要他朗誦,他用一口武漢普通話背了屈原的《涉江》 ,表演環節是演話劇《屈原》。老師要他唱歌,他模仿劉德華唱《忘情水》 ,好像是跑調了,他發現老師快崩潰了。到形體展示,他練散打,老師看了直搖頭,說:「你還是做套廣播體操吧。」袁弘回憶:「我後面的考生說,這傻小子對著老師又踢又打,肯定沒戲。結果我竟然考上了。」

看似不經意的無心插柳,讓袁弘進入了上海戲劇學院,「滿眼皆是美女」的驚艷和新鮮感覺過後,他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從形體到表演,「基礎課比所有其它同學都差」。上戲的大多數同學都有過表演經驗,或是從小接受訓練,極少有人像他一樣,純粹是來「打醬油」的。「那會兒專業課我真是什麼都不行,同學都拿我尋開心。」武漢人口音重,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袁弘嘴皮子不利索,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取笑。當時正流行電腦遊戲「反恐精英」,課後學校周邊網吧裡經常是一幫男生殺到昏天黑地。在解救人質的某關,袁弘在人質房與敵相遇,情急之下大叫「人質房」,南方人大多平翹舌不分,他把「人zhi」說成了「人zi」,常人未必會分得那麼清楚,偏偏當時座中都是學長學弟,平時耳朵被訓練得賊精賊精的,袁弘的一聲「人zi」讓全場「反恐」的精英們狂笑不止,之後,他就被冠上了「台詞(音:chi)王子」的名號。可他從不灰心,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在校園裡練形體、壓腿、說繞口令。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二時他就得到了出演個人作品的機會——在舞台劇《我為歌狂》中扮演男主角葉鋒、在電視劇《天下無雙》中扮演康熙皇帝。一直到那時,老師才敢告訴他,「我們招的時候就是覺得你形象還行,其他毫無可取之處,想賭一下才招你進來的。」他挺得意,時時得瑟一下,「這說明他們賭對了。」

袁弘的電視處女作是與張衛健、陳好、關詠荷等合作的《天下無雙》,「戲份還可以,對新人來說不算少。」不過,對他而言,做皇帝實在不是一件美差,一來是自己年紀尚幼,每天要面對文武百官沒完沒了的三跪九叩,對著飾演文武百官的資深演員,袁弘常常有點坐不住,一開始完全無法展現導演要求的霸氣;二來是皇帝的服裝要比戲裡其他角色的服裝重得多,光一個帽子就有4公斤重,為了看起來更加氣宇軒昂,袁弘還要貼身穿一套吸汗的棉質衣服,然後套上撐骨架子的棉襖,外面是皇袍,再外面是絲質披紗,穿完以後,還有顯皇帝威風的雲肩,外加手上牛眼大小的戒指跟胸前掛的那一大串大珠子,加在一起足有好幾公斤,演完皇帝才知道,原來這絕對是個力氣活。雖然回看覺得特傻,但袁弘當時自我感覺很好,還覺得特別要感謝當時的良好感覺。「如果沒那種感覺,就挺不過去了。雖然沒那個能力,但還有那個膽兒敢在那兒站著,好在我臉皮比較厚實。」這一次演出給他的感悟很多,「在學校學的理論多,跟實踐其實有很大距離。不知道學了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有過實踐經驗才知道原來是幹這個的。」從此以後,袁弘學習上開始清晰起來,「知道我不光是學,還知道為什麼會學。」

2003年,袁弘和同宿舍的胡歌一道加盟唐人電影,並在都市情感劇《蒲公英》中出演汪博深。這個青澀、陽光的大男孩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出眾的才華,偏偏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女孩,歷經苦苦追求,默默等待,忠貞不渝,無怨無悔。難能可貴的是,他仍保持著善良和開朗的性格,用開闊的心胸面對生活,多次幫助自己的情敵。對袁弘來說,這是一次本色出演。

同年,他們班的開始排實習大戲,老師安排他演A組男一號。年底,袁弘試鏡《仙劍奇俠傳》的劉晉元一角得到認可,當時他就是否能夠外出拍戲與班主任和主講老師溝通,兩位老師表示根據學校的政策,三年級下學期是不允許外出拍戲的,袁弘二年級下學期時已有破例(電視劇《天下無雙》),再加上老師已給他在班級的實習大戲中安排重要角色,故而不同意讓他外出拍戲。後來公司也為此找過系裡和院裡,得到的答案也都一樣。出於對老師的尊重,袁弘放棄了這個角色。

初踏星路

2004年,袁弘被黃磊欽點出演電視劇版《夜半歌聲》中的肖鷗一角,遇到被毀容的宋丹萍的青年演員,即95年電影版中黃磊本人飾演的角色。新版的《夜半歌聲》中將原有人物作了填充,這個角色與電影版相比更有藝術氣息。袁弘評價說:「黃磊是一個很能激發演員的導演,他的班底工作氣氛非常好。」

同年,袁弘在《新聊齋誌異》中擔綱單元劇《阿寶》 (又名《癡心靈雀》)的男主角孫子楚,這個癡情、柔弱的公子與他之前的角色形成極大的反差,對袁弘的演技是個挑戰。剛開始拍戲的時候袁弘總是時不時的會流露出自己的風流倜儻,讓全劇組都覺得好看,但是卻不太符合這個角色,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袁弘才逐漸融入了孫子楚的精神世界。

2006年,唐人版《射鵰英雄傳》開機,袁弘出演楊康。拍到一半,男主角胡歌出了車禍,劇組停工等他康復,結果一停就是一年。袁弘在黃金25歲,整整一年沒有接戲。那年最大的收穫是,他終於開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唐人電影擅拍古裝偶像劇集,在唐人的幾年,袁弘演的角色幾乎都是是古裝公子哥兒。網上有人評價他,「一直在偶像劇裡演各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他自己沒有意識到嗎?「開始我會迴避,身邊朋友和我聊這些,我會說,不要聊這個。那年我想了整整一年,我希望有所改變。」「我想演接地氣的作品,真實的,能立得住的。」

2007年,《少年楊家將》播出,袁弘出演遼國大將耶律斜,蓄起鬍鬚、滿頭髮辮的造型,狂野而不失貴氣的外表下隱藏著無法述之於口的深情,這個角色被袁弘演繹得入木三分,也讓他收穫了第一批死忠粉絲。其實最初公司給袁弘安排的角色是楊五郎,但讀過劇本後,他被至情至性、亦正亦邪的遼將耶律斜徹底征服了,不惜冒著整個公司的反對要求更換角色。袁弘說:「《少年楊家將》劇本寫得不錯,造型做得很好,不謙虛地說,自己對這個角色也很有感覺。」「從某些方面來講,耶律斜是那個我想成為,卻沒有成為的人,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2008年,袁弘擔綱主演的《上書房》作為央視的開年大戲播出,取得了亮眼的收視率,袁弘也以精湛的表演得到許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及好評。《上書房》以史實為依據,生活化的講述皇子讀書的故事,突破了以往清裝戲的套路。袁弘出演的是乾隆皇帝的青年時代,四阿哥弘歷。劇中,四阿哥志誠待人,做事仁厚,對感情執著,可謂是完美的道德典範。該劇拍攝於2005年,剛剛大學畢業的袁弘在試鏡時深得製片人和導演的讚許,被選中擔綱男一號。回憶起拍攝過程,袁弘覺得收穫很大:「在開拍前的一段時間,所有扮演阿哥和陪讀的演員們就被集中到北京,進行專門的訓練,內容包括書畫、射箭、騎馬等等,並請清史專家教授清朝宮廷禮儀。」為了確保半文半白的台詞配音效果,劇組還和幾位主演簽了協議,要求「不添加遺漏一個字,連標點符號都不能錯。」此外,和陳寶國、寇振海、劉蓓、王慶祥等資深老戲骨的合作也讓袁弘受益頗多。

同年,歷盡周折的新版《射鵰》也終於與觀眾見面,該版本對楊康這個角色下了很大功夫改編,突出了心理變化的描寫,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形象,被評價為「最複雜的楊康」。與生父相聚的十天,他表現出的忠義仁勇,令生父死得欣慰。在生母眼中,他乖巧孝敬。在念慈心中,街頭畫像、酒館送傘、雨中吃麵、擔水劈柴,他用情專一。在郭靖想來,他永遠是狡狤促狹可愛可恨的康弟。戲裡袁弘精湛的表演博得很多觀眾的肯定,他也憑這一角色獲得入行以來的第一個表演獎項。  

2010年,袁弘在央視大戲《天地民心》中出演傳奇文人、「四朝文臣」「三代帝師」祁寯藻的青年時代。祁寯藻出身書香門第,年紀輕輕便參透諸多學理,樹立了「以民為本」、「致君堯舜、使民小康」的人生信念,並為此付出畢生努力,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劇中袁弘的實力表現令觀眾折服,獲得「史上最帥帝師」的稱號。除了清裝造型頗受認可,袁弘對於祁寯藻的人物詮釋,也博得眾多稱讚。導演楊陽表示:袁弘雖然是年輕演員,但在戲中的表現極為成熟,將祁寯藻青年時經歷家難後篤定理想、堅守信念的那份執著演繹得十分出色,表現出的人物才華與氣度很有感染力。「有時很細微的動作和眼神處理,就可以恰到好處不動聲色地將角色內心活動展現出來,這種在表演細節上花費的工夫,很不錯,有潛力。」在拍完袁弘的戲份時,楊陽導演曾一度想讓他接著演到老,但最終考慮到祁寯藻80歲時要面對兒皇帝,這種老態龍鍾的樣子和滄桑的心態年輕演員駕馭起來會有很大難度而放棄。

同年,袁弘在另一部央視大戲《神醫大道公》中出演保生大帝吳本的關門弟子四進。四進本是個江湖郎中,醫術平平,最大的優點是好打抱不平,由此被醫神看中,收回來當了弟子。談及這個角色,袁弘覺得非常新鮮:一是之前演過太多衣著光鮮「貴公子」形象,難得有個跑江湖的平民身份,二是這個角色因為個性耿直,與周圍環境有些格格不入,會有些笑料在他身上體現,也算是過了把「喜劇」癮。

很多人覺得袁弘的從藝道路坎坷——因學校不肯放人,他失去了《仙劍奇俠傳》劉晉元的角色;他第一次擔綱男主角的戲《上書房》,眾多大腕為他保駕護航,但拍完後被雪藏兩年才播;而拍《射鵰英雄傳》時,因為胡歌的車禍,他大概有一年的時間沒有接戲。其他人大概會焦慮得四處訴苦,但袁弘回應說:「從內心深處來說,我一直覺得很幸運。如果說我的人生缺什麼的話,我覺得是缺挫折和坎坷。從出生到現在,家庭給了我非常好的環境,給我應該得到的教育。我讀書的時候也沒有比別人付出更多,跟很多同齡人和學校的同學比起來,我的路走得很順。做演員不能總想紅不紅,而要想對不對得起你自己的角色,演藝圈是一個很浮華的地方,特別是我們年輕演員,如果你真的喜歡這行,願意把他作為你一輩子想要做的事情,你不用著急,多積累自己,多積澱,這才是應該爭取的。」

2010年7月,袁弘與唐人電影合約期滿,經雙方商榷,並未續約。

重新出發

2011年,袁弘在穿越大戲《步步驚心》中出演風流倜儻、瀟灑不羈而又重情重義的十三阿哥胤祥。「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最富才氣的皇子,對皇位卻毫無覬覦,夢想是「騎馬,佩笛,帶劍,自由縱橫在天地間,漠北射鵰,江南聽曲,暢意時,幕天席地飲酒舞劍,雅致時,紅袖添香,燈下吟詩」。然而,對四阿哥的兄弟之情,注定他無法實現理想,只能拴在廟堂之上,甚至被幽禁於養蜂夾道十年。他對待若曦:無關風月,只為真心。對待綠蕪:不問出身,一片癡情。對待四爺:推心置腹,生死與共。「林下少年高士姿,鬢染秋霜人未老。未負兄弟負紅顏,未負知己負自己。」這個角色與袁弘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劇中十三阿哥幽禁時所作之詩「風蕭雨霖幾時休,陋窗寒舍皆歎幽。醉飲殘酒憶昨日,紅燭酥手剎白頭。」更是出自袁弘的原創。他完美的詮釋也獲得一邊倒的好評,被譽為全劇中最符合原著氣質的皇子。

隨著《步步驚心》的熱播,袁弘順其自然的地紅了——不止是《上書房》、《天地民心》那樣博得圈內口碑的紅。

他有形有藝,還有不俗的情商,懂得生活之道,這樣的男人天生就是要在螢幕裡顛倒眾生的。在《步步驚心》大火之後,江湖傳言,當時原公司擬定的男主角是袁弘,但因為他沒有續約,結果作罷。「但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在拍《步步驚心》之前,原公司說會給我很好的角色,但沒說是四爺、八爺或是十三爺。」袁弘這樣回應。暗自揣測一下,當時擺在袁弘面前的選擇還真的很棘手,如果繼續留在原來以製作精美古裝偶像劇為主的老東家,臨近30歲的袁弘的戲路依然會被圈定在某種印象中。拍完《步步驚心》後,是留上海還是飛北京?他選擇了直接買了張機票飛往北京,找房子,簽新公司,離開了待了好多年的老東家。「接下來,我想演接地氣的角色。」袁弘這樣解釋自己生命裡的轉變。「我想演的那些角色、那些好本子,都在北京。」

袁弘懂得感恩,雖然已離開唐人電影「想嘗試更多可能」,卻依然感謝舊東家「在沒有續約的前提下對我一視同仁」。私下裡他也會覺得自己幸運,「老天還蠻眷顧我的,我何德何能啊可以有現在的成績?」他覺得做演員和做其他行業沒有太多不同,只是關注度更高一點,在外人看來壓力更大一點。他目標明確,不急功近利,「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來,永遠為機會做好準備,好的劇本好的角色是可遇不可求的,演員能做的就是為機會打好基礎。」也有人問他如果機會再晚來十年,是否還有這麼好的心態,「我不知道,也許十年後成名更好,人生是一段很長的距離,有太多的不確定。」他的心態更像是在底層打拼的小白領。「看你要做什麼,演員這條路我可以走很久。如果只是做偶像,那當然最好20歲以前就出名。如果真的想要好好演戲的話,這個職業我可以做一輩子,可以演到60歲、80歲。」「要做大明星,得有好運氣、好平台、好團隊,成為好演員沒有那麼難,只要自己努力,一定會被大家認可。」

他自己也坦言說自己很想朝多元的方向發展,「時裝劇就是一個很想多多嘗試的地方,其他包括唱歌等也都有意願。」離開唐人後,他接連拍攝了三部時裝劇(《廣告風雲》、《真愛惹麻煩》、《轉身說愛你》)和兩部微電影(《愛至毫釐,戀上髮梢》、《皇者風範》),嘗試了高富帥、屌絲、白領精英、賽車手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提起現代戲和古裝戲的區別,袁弘評價說:「首先是不用粘發套了,而且拍攝的環境不一樣。以前都是在橫店、敦煌沙漠裡,現在在大都市,走兩步就有超市、咖啡館,收工了有很多好吃的,在商場拍完戲就順便購購物,太愜意了。拍古代戲需要學習的技能很多,武術基本的動作套路要會,還有生活常識要懂,古人還是有種他們的范兒在那兒。如果你自己不瞭解的話,拍出來的就很不可信。」

2012年11月,袁弘首次觸電大螢幕,與任達華、徐若瑄聯合主演王光利導演執導的電影《惡魔右手》。在影片中,袁弘飾演一個年輕警察。說到自己的警員初體驗,袁弘表示非常興奮,因為是第一次拿起真正的槍。

文藝青年

很多人對袁弘刮目相看是《步步驚心》之後,開始關注他的微博。微博上,他感歎某雜誌採訪郭美美的報道不當,對「7·23」動車事故義憤填膺;他看王小波、略薩、馬爾克斯和奧威爾,讀劉慈欣的《三體》,關注果殼網和科學松鼠會,偶爾還自己寫點詩,秀幾段「不二英文」,調侃自己「老鳥依人」;拍段視頻,內容是自己在床上翻過來滾過去,撒潑賣萌,敲鑼打鼓求安慰,興致來了,就找幾個朋友開車去海邊,兜裡只揣200塊錢,或者去工體邊上蹲等Bob Dylan演唱會的黃牛票。這樣的袁弘,明顯不是吹簫佩劍、長得很好看的普通青年十三爺,而是骨子裡「披著長髮、背一吉他、騎摩托車,四處撒歡,隨時準備行俠仗義」的文藝青年。「有點小才情,混著小幽默,穿插小文藝,藏著小風流,流露小憤青,又加那麼一點小貧」,這是網友給他的評價。

作為在網上泡大的一代,袁弘對微博推崇備至。「微博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改變了信息的傳遞方式。」他屬於最早那撥兒玩微博的人,「那時候還沒有什麼藝人,都是些媒體人和社會上的大拿,喜歡看他們提供的一些資訊。」

他也因此認識了些「文藝」人士,比如王丫米、張發財等。「我會珍惜這個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的微博或幽默或尖銳或中肯,嬉笑怒罵自成一格,常常一發言即引來眾多粉絲的轉發和評論。有人在看過袁弘的微博後,感慨他是娛樂圈難得的讀書人。他對政治時事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剛愎自用,「博友的評論不會影響我,但如果他的評論是有道理的,我會接受。」以前剛出社會時他老覺得個體之間的差異太大,現在想通了。「最開始總不理解,怎麼會有人幹這種事?甚至覺得人和人之間是兩個物種。」他接受了這種不同,就像沒幾個明星會在微博上評點政治,但他會。他和一幫認同他價值觀的人在一起嬉鬧,能不能大紅,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這種不迎合、不討好讓更多人喜歡上了他。微博上,關注他的人許多是知名作家、公共知識分子,多半除了他之外,甚少關注其他明星。《步步驚心》熱播後,他的微博粉絲幾乎以每週10萬的速度暴漲,但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敢說敢寫、幽默十足。

閒暇時間,袁弘一邊上網一邊會檢討自己幹嘛那麼愛泡在網上。新聞、體育、電影、微博,還有淘寶,他最愛在網上做這些事情。前段時間,網上有促銷,身在敦煌戈壁的袁弘都沒忘記掃貨。「沒辦法,拍戲買東西不方便。但我很少在網上買衣服,基本都是生活用品,還有書。網購是個好東西,以前買書要跑好幾家書店,現在一個網站就搞定,還比去書店便宜。」相比之下,網友的評價,他反而看得不多。「因為首先一定是誇你的多,特別是在你的地方留言的人。經常聽好話,感覺會比較爽,但是心會比較飄一點。

儘管越來越多的人視他為偶像,袁弘卻不承認自己是做偶像的料:「馬上30歲了,還偶像?當然,大家如果不介意,我就『偶』著混幾年好了。」只是在內心裡,他很排斥「偶像」這個詞。「人其實有很多面,但我們中國人最擅長就是把人做成神。的確,有的人身上有值得你學習的東西,但是你把他偶像化了,就不分好壞了。」為此,他盡量要求自己在網絡公眾面前說實話,盡量真實,不會給人產生誤導。「我是一個人,有血有肉,有缺點、優點。不過,我的粉絲就目前來看還是非常理性的。在我還沒有到《步步》的時候,這些人就跟我有比較有共同語言的,這點讓我很欣慰。」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