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個人資料,致青春 潘虹,潘虹參演電影

潘虹個人資料,致青春 潘虹,潘虹參演電影

潘虹個人資料,致青春 潘虹,潘虹參演電影

中文名:潘虹(女)

外文名:Pan Hong

國籍:中國

原籍:江蘇常熟;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中國上海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4日(甲午年)

星座:天蠍座;

身高:1.72米;

婚姻狀態:獨身;

家庭成員:媽媽,妹妹。

語言:普通話、英文、滬語;

嗜好:聽音樂,看書,看電視,買衣服;

優點:演戲投入;

個人座右銘: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

最喜歡的顏色:黑色;

最喜歡的花:向日葵;

最喜歡的歌手:麥當娜;

難忘的事情:以前的事;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人到中年》;

人生感歎:如果人生讓我再次選擇,我願做一個普通的母親;

愛情信念:太真誠不能走到永遠,但愛情需要真誠;

職業:影視、話劇演員

職位:四川影協主席;

畢業院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代表作品:《杜十娘》《人到中年》《井》《末代皇后》《股瘋》《梧桐雨》等

主要成就: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得者

三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

三屆小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世紀之星

中國電影週報新時期十大電影明星

主要成就:日本電影旬報世界十大影星

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首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首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主角

首屆中國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60年中國影視成就中堅力量

中國影壇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中國電影百年第四代最漂亮女演員

電視劇產業20年突出貢獻人物

第三屆中國電視藝術節十佳演員

南方人物週刊60年最美麗12人

中國首位省級電影家協會女主席

潘虹圖片

潘虹資料

世界演藝界領域最負盛譽和影響力,以及全球華人和亞洲演藝界迄今影視、文貌、才藝綜合發展最成功的殿堂級表演藝術家。享譽業界「德藝雙馨常青樹、悲劇女皇、最美影后、中國嘉寶,和金雞獎史上第一人」之美譽。亞洲演藝界女影星領域首位和迄今唯一獲吉尼斯世界紀錄個人殊榮的標誌人物。全球華人演藝界領域首位和迄今唯一保持國內多項重量級獎項和影視作品最高紀錄,以及受電影表演藝術研討會為其個人成功舉辦過兩次座談會的標誌人物。新中國首位上《時代週刊》封面和開創電視廣告模特時代,以及首位省級影協女主席的華人藝人。勇於創新且涉及題材廣泛的潘式表演風格蜚聲世界的同時,也是上海《文匯報》等一些權威雜誌專欄的特約撰稿人,更在戲裡戲外提攜影視新人的高尚藝德備受世界公眾、媒體和幾代觀眾的崇敬,被視為偶像和楷模享譽業界領域的標誌人物。

個人生活

身世成迷

關於她的身世,眾說紛紜。當年潘虹小學的班主任楊老師,曾經在接受新聞媒體的採訪時這樣說過:潘虹小時候長得並不是很漂亮,她是屬於那種越大越漂亮的女孩子,小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潘虹長得非常像個外國小孩子。上海戲劇學院的教授李志輿,以及身為上影廠演員的太太洪融,他們透露生潘虹是中俄混血的私生女,她的親生父親是五十年代中蘇友好時期的援華蘇聯專家,在潘虹的身上有著俄羅斯血統,這件事情是潘虹自己已經保守了將近半個世紀的驚天秘密。

潘虹的恩師李志輿說,潘虹的媽媽原來是家醫院的財務人員,在五十年代的中蘇友好時期,潘虹的媽媽與醫院援建中國的前蘇聯專家相愛,最後身懷有孕,懷上了潘虹。在當時中國歷史狀況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件驚人的事情,這種異國戀根本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支持,無奈之下潘虹的母親只得匆匆嫁給了某位南下的幹部。而潘虹從小就跟外婆在外地生活,幼年時她曾經以為外婆是自己的母親,後來長到六七歲的時候,潘虹才回到上海與母親團聚,同時她也就把那位與媽媽成婚的幹部,當成了自己的父親。後來她的這位父親在運動中被打成了右派,在她上小學的時候父母離婚了,後來潘虹的這個右派父親在接踵而來的運動中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殺。潘虹在影壇成名之後,始終都把那位去世的右派父親說成是自己的親生父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背後的隱情苦衷。

關於改名

潘虹原名劉蓉華,可在報戶口的時候,戶籍警錯寫成了劉榮華。潘虹的祖父是在哈爾濱的俄羅斯人,祖母是中國哈爾濱人。祖母姓劉,潘虹的父親隨母姓,也姓劉。《潘虹獨語》中潘虹的外婆叫她「蓉兒」的。文革期間,潘虹改名隨母姓,叫潘紅。潘虹這個名是她的前夫米家山幫她改的。

「執迷不悟」無鹽女

在潘虹三十多年的人生中,遺憾的事很多。而最令她感到遺憾的是她與米家山婚姻的破裂。她和米家山結婚八年,彼此曾經真誠相愛。他們曾經有過一個舒適的家,學美術出身的米家山將這個家佈置得極富個性。她倆曾經一起去釣魚、爬山、游泳,一起去參加朋友的婚禮;他們曾經一起合作,拍攝了電影《頑主》——米家山當導演,潘虹在片中飾演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這是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潘虹給影片《井》做後期,是米家山助了她一臂之力。潘虹每有新片拍出,米家山總是第一批中最苛刻的觀眾。米家山真誠地為潘虹的成功而慶祝,分享著妻子成功的喜悅。潘虹上戲,米家山給潘虹找來參考書、資料、錄像帶,幫她準備角色;潘虹拍戲時碰到難處,總是通過長途向米家山傾訴委屈,從米家山那裡得到鼓勵和安慰,而在家裡,米家山對潘虹更是愛護備至,將她視作公主一般。而潘虹則欣賞米家山的事業心、才華……「在我決心嫁給米家山的時刻起,就感到對他無論是生活上、感情上還是事業上,我都有一種責任。我很注重這種責任心。愛事業、愛生活、愛母親、愛丈夫,這在我意味著全部。」潘虹說。潘虹專注地愛著米家山,任憑面前有多少愛慕她的男人來來去去,她都毫不動心。可潘虹實在太忙了。她愛米家山,卻無法給予米家山所需要的作為妻子對丈夫的那種照顧——米家山需要過正常人的生活,可他們夫妻相聚的日子實在太少了。結婚8年,他倆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380天。人只有長在一起才能加深感情,如果總不在一起,感情便逐漸淡漠。潘虹一部接一部地在外面拍戲,而米家山也做導演,很多時間不在家。是電影使他們相戀,又是電影使他們倍嘗相思之苦。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隨著潘虹在國內外知名度的日漸提高,米家山逐漸被忽略了。人們在介紹米家山的時候總是稱他為「潘虹的丈夫」。就連他成功地執導了電影《不沉的地平線》、《頑主》之後,人們仍然只是說:這是潘虹的丈夫。《頑主》去法國參加展映,人們把米家少介紹給法國朋友仍然說:「他是潘虹的丈夫。米家山是潘虹的丈夫,而潘虹是一顆耀眼的明星,是一個離不開電影的人,這無法改變。終於有一天,米家山開口了,他說:「我們不能這樣下去了。潘虹,也許離婚對我們倆會更好一些。」

在拍完《最後的貴族》之後,經過了一段時間思考的潘虹和米家山終於決定分手。1990年4月初,潘虹回到成都,他倆在街道辦事處辦理了離婚手續。潘虹只帶了一箱子衣服,回到了上海她媽媽那裡,可米家山「回到家後呆呆地坐在那裡,整整一天不說話」。潘虹走後,他又把潘虹的大照取出來,掛在了牆上。即使離了婚,他們彼此仍然像好朋友一樣,經常通過電話互致問候。

對於潘虹的離婚,影視圈、新聞界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沉默,潘虹對此很感激,殊不知正是她的品格和為人贏得了別人對她的尊重。如今,雖然說離婚的痛苦已被時間沖淡,對於曾經有過一次真愛的潘虹來說,要重新再愛一次是很難很難的。

韓紅潘虹楊瀾客串《致青春》 首日票房刷爆紀錄

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由著名編劇李檣改編,香港導演關錦鵬任監製,趙又廷、韓庚、楊子姍、劉雅瑟、江疏影等青春偶像主演,韓紅、潘虹、楊瀾等友情客串,王菲演唱主題曲。

中國電影接二連三地上演著各種各樣的票房奇跡——當人們正在為《泰囧》12.6億的票房歡呼時,《西遊》、《西雅圖》等後來者從各個方位追得興起後,剛剛公映的趙薇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又製造了一道票房風景——截至昨天23時的不完全統計,該片首映日票房已經超過4500萬,超越《泰囧》的首日票房3500萬,刷新2D電影史華語片首日票房紀錄。

《致青春》26日零點點映,午夜場即以3.1萬人觀影和票房101萬的數據創下2013年午夜場的最高紀錄。

當天《致青春》以34.02%佔據全國TOP15城市中單日平均排片第一名,而此前拿到此比例的兩部是《泰囧》12.6億,《西遊》12.4億。同期上映的還有《特種部隊2》、《瘋狂原始人》兩部好萊塢大片。據不完全統計,《致青春》全國首日排映在2.6萬場左右,全天平均上座率達50%。

由於首日觀影人群火爆,各大影院今天紛紛調整排片量,第二天比首映日增加5%,上演了逆增長一幕。保守估計本周《致青春》吸金1.2億,加之下周擁有的五一小長假,該片最終票房破5億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懸念。

該片上映後豆瓣和時光的網友分別給出了7.3和7.4的評分,有網友寫道:「《致青春》提醒了我,那段注定逝去的歲月是多麼可愛,我為曾經擁有過這段苦樂年華而驕傲。」

演藝經歷

1963年開始上小學一年級。小時候當過運動員,後成為一名出色的游泳健將。喜歡音樂,願望是當醫生和外交官。

初中剛畢業碰上十年動亂,父親被判為右派。10歲失去父親。

1973年到上海崇明農場工作,後被上海戲劇學院錄取。

1976年畢業後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後調到峨眉電影製片廠當演員。

1992年潘虹在上海浦東設立了工廠,創造「帝娜爾」名牌服裝。

1976年她參演了故事片《歡騰的小涼河》。這部影片沒來得及全面上映就被定性為「為『四人幫』篡黨奪權製造輿論」,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然而自此之後,潘虹馬不停蹄地出演了30多部影視作品,在銀幕和熒屏上塑造了幾十個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成為中國兩岸三地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她不像同時期有的演員那樣,利用自己的名氣「演而優則仕」或「演而優則商」,不時鬧騰出一些令人側目的緋聞、醜聞,而是始終不渝地鍾情於影視表演藝術,除了精湛的演技,還有高尚的人格,這是潘虹最令人尊敬的地方。

1994年潘虹試圖開拓其他的風格,終於在電影《股瘋》中大改戲路,將一位具有投機心理、潑辣的上海小市民演繹得深入人心,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證明了自己作為一個有實力的「青衣」並不是只能演悲劇。然而這只是她演藝生涯裡少有的轉型之作,悲劇仍是她的主要風格。

進入21世紀,人到中年的潘虹逐漸將事業重心轉向小螢幕,塑造了一系列強悍母親和鐵腕家長式的角色,充分顯示了一個專業演員駕馭各種角色的能力。2002年,潘虹與台灣英俊小生邱心志成功合作,主演了電視連續劇《梧桐雨》,在觀眾中廣獲好評。後來她又主演了《青衣》,儘管她的表演依然出色,但這部根據獲獎中篇小說改編的劇集推出後各方反應並不成功。接著,潘虹原定參演電視劇《上海人家》,該劇請張國榮演其弟弟,由於張國榮當時身體欠佳,導演又不願換人,寧可延期。這時,台灣著名電視劇導演胡秀蘭受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等投資方的邀請執導古裝戲《無鹽女》,並請潘虹與邱心志再度攜手。潘虹對接演古裝戲一直很慎重,如果劇本不理想,她寧願賦閒在家而不輕易接演。因此,至今她出演的古裝戲並不多,只有《杜十娘》和《末代皇后》寥寥幾部。然而在反覆研讀劇本後,潘虹鄭重接演《無鹽女》中江南刺繡名家的一家之主——古板而剛強的「徐家大奶奶」一角。

「我現在越發覺得接演這部戲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它把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內涵演繹得比較深刻。如此細膩地在電視上展現在江南從事織造業、印染業的大戶商人的生活境況,在我的記憶當中這還是第一次。」潘虹說,除此之外,該劇寫得很有「戲」,給了演員很大的塑造人物的空間,演起來格外「過癮」。故事緣起就是慈禧想要一件龍袍,但這種手藝已近失傳,慈禧就責令知府督辦此事,由此展開了兩代人、數個家庭的情感糾葛。而且,導演胡秀蘭的這個團隊早就是享譽圈內的「金牌班底」——一部電視劇主創人員的素質,是一部電視劇品質的保障。這也是讓她動心的原因。

世界影響

潘虹——開啟了新中國女演員走向世界的先河,至今仍然被傳為佳話!

在當時中國電影還未能爭到應有的一席之地的年代,除了電影節以外,也偶有幾部中國影片與法國觀眾見面,但都是由友好人士「個體戶」影業公司引進,在指定的影院專場放映或提著影片「趕場」放映,還未進入正常的商業發行軌道。

1980年潘虹主演的《苦惱人的笑》也曾第一次進入戛納影展。

1983當《人到中年》被作為「中國電影新作」在日本東京展映時,日本同行為之震驚。日本著名影評家左滕忠男先生說:「作為一位日本人,我看了這部電影後熱淚盈眶。我感到影片中寫的不是別人,似乎是我自己的經歷。《人到中年》是參展影片中最受到好評的一部。」日本觀眾對《人到中年》也反映強烈,稱讚影片「有血有肉,女主人公的演技水平很高」,「從影片中可看到中國中年知識分子的生活、思想感情」。「中國能創造出這樣好的作品,體現了中國電影界的自信和希望。」1984年,潘虹主演的《寒夜》參加了戛納(坎城)國際電影節展映。中國國旗第一次在戛納影展上升起,而潘虹也是第二次進入法國觀眾的視線。

如果說《人到中年》、《寒夜》、和《火龍》只是潘虹走向世界的前奏的話,那麼《末代皇后》便是潘虹走正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明星的華彩樂章。1987年《末代皇后》在法發行,使來自中國大陸的影片第一次有機會從「大門」踏入法國影壇,而首先與廣大法國電影愛好者見面的又是中國的「影后」潘虹。雖然潘虹是第一次光臨戛納,但她主演的影片卻是電影節的「常客」了。1980年的《苦惱人的笑》、1983的《人到中年》、和1984年的《寒夜》,三部主演影片接連參加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影節活動,在新中國演員中,潘虹還是唯一的一個。

4月,法國影界舉足輕重的高蒙公司,特請《末代皇后》主演潘虹前來巴黎參加首映前的一系列宣傳活動。潘虹還未來到法國,法國頓時就掀起了一股「皇后熱」。《末代皇后》的大幅廣告招貼畫已經出現在巴黎街頭。而且,為了更加突出「皇后」的形象,高蒙公司並沒有選用中方提供的招貼設計,而是另取影片中婚禮一場戲婉容掀起紅面紗時一個鏡頭,整個畫面上突出一幅劇中人潘虹的大特寫。潘虹自飛機抵巴黎之後,剛下飛機,就立刻被帶入宣傳採訪活動的「漩渦」。十幾家最具權威的報刊和電視台等新聞單位輪番上陣,有的專訪,有的拍照,有的追蹤攝影報道,一個星期日程排得滿滿,使潘虹應接不暇。潘虹在巴黎所到之處,都受到觀眾的狂熱歡迎,使潘虹一周內成為法國的新聞中心人物。潘虹說:「那簡直是一場『車輪戰』!從到巴黎下飛機起,就開始與法國新聞界打交道,直到一個多星期後離開巴黎上飛機前兩個小時,一直就沒能得到「安寧」。

影片上映後,法國觀眾對《末代皇后》的興趣和評論界的關注和好評超過了高蒙公司的事先估計。法國三家影院同時上映《末代皇后》,人們競相前往觀看。三周的票房收入已經超過了購買此片的支出。在一周之內,法國和意大利的三十幾家新聞機構,每天都有關於《末代皇后》的報道。潘虹那冰山美人式的表演風格讓人大為傾倒的同時,對這位東方女性的表演和容貌驚歎不已。於是,潘虹被法國人親切的叫她:CatherineDeneuve(中文音譯:凱瑟琳·德納芙)潘虹那高雅卓絕的浪漫氣質穿越時空,使法國人一致認為潘虹是最能代表中國貴族化品位的象徵,而她本人也被法國人評為最能代表中國東方的面孔。隨後,該又相繼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上映,潘虹也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殊榮,這是她第一次在國際影壇上獲得國際影后的殊榮。而影片的主演潘虹像是由此得到了一張「通行證」,她的名字、她的影片開始引起法國影界更多的注意。

隨後,《末代皇后》又被輸入日本發行,日本影迷們掀起的」潘虹熱」更盛,日本影迷們推舉潘虹與松板慶子、簡.方達、奧黛麗.赫本等為「世界十大影星」,亞洲獲此殊榮的僅有潘虹與日本的松板慶子。日本西部伊公司特請潘虹前往法國拍攝了一部長達50分鐘的專題記錄片。時至今日,還沒有第二個中國影星受日本人如此強烈的尊敬和愛戴。此外潘虹在新加坡,她的風度、為人和她的電影一樣,受到無數觀眾的欣賞和尊敬。

5月,潘虹主演的《井》讓她二捧「金雞」,又在法國高蒙公司的受邀下參加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展映。在選片結束之後列入非比賽性的「評論周」欄目參加展映活動,和參加法國二台的電視專訪。她為中國同西方國家的藝術交流作出了貢獻,有些國外製片人正要準備請她參加拍攝影片。此時,法國著名導演戈達爾正在籌拍《世界電影的故事》的百集電視系列片。在他尋遍全世界女演員之後都不甚滿意的時候,卻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見到了潘虹和她主演的影片,不顧眾人目光他激動地大喊說:「這就是我要找的嘉寶」。當他看了潘虹主演的幾部影片之後非常讚賞,同時發現潘虹那雙憂鬱的大眼睛竟與美國大明星嘉寶十分相似。在此之前,他也在法國香榭麗.大街的大街小巷都隨處可見的《末代皇后》的大型海報,也正是這幅海裡的潘虹報被一眼看重,也讓他在腦海中有了請東方演員來飾演好萊塢影星葛麗泰.嘉寶想法的原因。

於是,他的製片人與潘虹接觸,接著又安排了一次隆重的見面儀式。這個消息傳出,頓時在法國成為了一條大新聞。戈達爾是世界影壇大師,能被戈達爾選中,這是多少世界影星夢寐以求的事,潘虹當然欣然應允,並簽了約。接著,戈達爾為潘虹寄來了飛往法國巴黎的機票。不久之後,潘虹又因為《井》在意大利陶米爾納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女演員獎。正當潘虹與戈達爾簽約時,導演謝晉從上海打越洋電話到法國,請潘虹來救場,在新片《最後的貴族》中飾演女主角李彤。李彤這個角色最初約定有台灣影星林青霞來演,潘虹飾演黃惠芬。但林青霞因為各種原因到不了大陸,謝晉便當機立斷,請潘虹頂替林青霞來演李彤。

在美國拍攝《最後的貴族》時,不僅有兩千多位美國職業演員踴躍應徵,要和中國影后潘虹配戲,在片中演幾個小配角,而且美國新聞界也對潘虹給予了不小的關注,美國《時代週刊》以潘虹為封面人物,照片是由一位美國記者在《最後的貴族》拍片現場拍攝的。中國人中第一位成為《時代週刊》封面人物的是鄧小平,第二位就是潘虹。林青霞也在這段時間裡來看望過大家,那天她來到了《最後的貴族》的拍攝片場(美國紐約的一間百年老酒吧),當她見到了潘虹,並且上去緊緊地擁抱了潘虹,因為畢竟在她突然宣佈不飾李彤一角時,是潘虹頂替了她,從而沒有給影片造成太大的損失。同時,她似乎又在深深地祝福潘虹,因為李彤這個角色很難演,但潘虹卻給她演活了。接著,她拉著謝晉的手說:"我從華盛頓來,布什就職典禮一完就來,我一定要來,看看你們也好,你們需要支持。我就算個支持吧。"

遺憾的是潘虹原是安排在《最後的貴族》完成後,再去拍戈達爾的《嘉寶傳》。為此,她已與這位法國電影大師簽了約。能夠被戈達爾選中,並且在他執導的影片中擔任角色,這是世界上影星們夢寐以求的幸運。這幸運如今落到了潘虹的身上,她是多麼珍惜這次機會啊,但一切似乎都在與她過不去。開始是被林青霞拖了半年多時間,如今又被美國的簽證卡了幾個月時間,致使戈達爾在焦急無奈之時選擇了別人,潘虹痛失良機。然而,在戈達爾的心目中,潘虹是可以勝任所有演葛麗泰.嘉寶的最佳人選。潘虹為拍攝《最後的貴族》,不僅失去了與戈達爾合作的機會,就連日本導演中田信一請她主演《熊貓的故事》也未能合作成功。此外,台灣高士電影公司董事長周迪忠也是在看到美國《時代週刊》封面上的潘虹後,專程飛赴大陸請潘虹主演大型巨片《武則天》,後來也是因為這次的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合作。

鑒於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由此可見潘虹早在80年代已經享譽國際,走向世界的華人藝人。

「悲劇女皇」

不容置疑,潘虹至今依然是演藝界首屈一指的「大青衣」。也許是她身上固有的端莊、堅強的氣質使然,即便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有了變化,仍然難以擺脫悲情的路線。雖然她也嘗試過活潑輕鬆的角色,但始終還是充滿智慧的女強人最適合她。就連她首次站上舞台扮演的也是一個悲劇人物——《雷雨》中的繁漪。潘虹飾演悲劇角色更為出色已經被觀眾所公認,她個人在審美上也偏愛悲劇感,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也是她能走到今天的原因之一。由於演的角色大多是有缺陷的悲劇女性形象,潘虹被稱為80年代的「悲劇女皇」。在《無鹽女》中,潘虹飾演的也是一個悲劇母親,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被丈夫拋棄。她在《杜十娘》、《人到中年》、《最後的貴族》等影片中塑造的悲劇形象令人時隔多年仍記憶猶新。她說:「我也曾經做過喜劇的嘗試,如電影《股瘋》,但那種狀態我實在無法認同。我骨子裡還是喜歡悲劇角色。現實生活本來就是悲劇比喜劇多,而我自己身上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悲劇氣質。」潘虹的表演天賦極高,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貴族氣質和文化涵養常給人一種清冷、孤傲的感覺,扮演的角色也多屬於內斂型,但是這種獨特性,卻一度讓她的戲路變得較窄。

當官「零工資」

明星當官越來越多。宋祖英、范冰冰、汪涵、韓紅、陳紅,要麼副團長,要麼視協、音協副主席。2011年1月潘虹也當選四川省電影家協會主席,成為四川影協有史以來第一任女主席。

當上主席的潘虹,笑稱很不適應,「我是一個不謙虛的人,我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呢。既然承諾要做,就一定會擔當。」她透露,自己新官上任後的一個工作重心就是力爭在五年任期內為四川拿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舉辦權,「我們正在積極促成這個事情。5年之內,應該有希望的。畢竟要想做宣傳,這類大型的活動是最好的切入點。」此外,潘虹覺得自己的另一個職能就是用自己在電影圈內的資源,吸引、介紹更多的電影劇組到四川拍戲。而她這位主席,將是「零工資」上任。

雖然當上主席,但是潘虹卻笑言自己今後的工作仍會以演戲為主。「表演是我的主業,這並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作為演員,應該做好自己的老本行。要有好的作品才行。」但潘虹表示對本子很挑,因為只挑一些適合知識分子、歷史的題材,所以重心還是電視劇,「電影方面,現在主要還是大陣容的商業片。」

參演電影

2012《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2011《錢學森》

2009《誰主沉浮》

2004《泥鰍也是魚》

2002《手足情》

2001《股啊股》

1997《衝上九重天》

1996《擁抱朝陽》

1993《股瘋》

1991《女人TAXI女人》

1990《獨身女人》

1989《最後的貴族》

1988《頑主》

1987《井》

1986《末代皇后》

1984《火龍》

1983《寒夜》

1982《人到中年》

1981《杜十娘》

1981《漩渦裡的歌》

1980《透過雲層的霞光》

1979《苦惱人的笑》

1978《奴隸的女兒》

1978《沙漠駝鈴》

1977《朝霞異彩》

1975《青春》

相關鏈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頻道導航